為人題畫梅四首 其三
冰雪清姿別樣嬈,
枝枝淡墨暈生綃。
一般棖觸伊誰喻,
南浦東風紅板橋。
冰雪清姿別樣嬈,
枝枝淡墨暈生綃。
一般棖觸伊誰喻,
南浦東風紅板橋。
梅花在冰雪中的清俊姿態格外妖嬌,枝條用淡墨在生綃上暈染而出。這般觸動有誰能真正理解?南浦邊東風輕拂,紅板橋旁意境悠遠。
清姿:清俊秀美的姿態。
嬈(ráo):嬌美。
暈生綃(yùn shēng xiāo):用淡墨在生綃(未漂煮的絲織品,常用作畫紙)上暈染。
棖觸(chéng chù):觸動、感觸。
伊誰:即“誰”,古漢語中“伊”為助詞,無實義。
南浦:南面的水濱,古詩詞中常指送別或悵望之地。
紅板橋:紅色木板橋,代指江南水鄉常見的小橋。
此詩為題畫之作,當是作者為友人或他人所繪的墨梅圖題寫。結合“生綃”(畫材)“淡墨”(畫法)等詞,推測創作背景為作者觀畫后,由畫中梅的清姿觸發情感,借詩抒發對畫境與梅品的體悟。
全詩以題畫為引,前兩句工筆描繪墨梅的冰雪清姿與繪畫技法,后兩句宕開一筆,以“棖觸”設問與“南浦東風”的悠遠意象收束,既贊畫藝之妙,又含余韻之思,體現題畫詩“詩中有畫,畫外有思”的特色。
戴將頭發入禪關,長得閒時也畏閒。從此野人功課定,一年須上兩番山。
全家都愛踏云煙,過去青山香火緣。扶著白頭拜真武,被人呼戶地行仙。
朝衣疊卻系烏藤,白石青巖取次登。識得袁家裝束別,紅旌隊里一騎僧。
方塘環植綠楊新,
朱戶重重欲閉春。
若許茅茨傍清泚,
敢教鵝鴨惱比鄰。
小術接高衢,星河綴火珠。
沿門看舞馬,人□必神魚。
燕燕鶯鶯者,三三五五俱。
微聞紅袖底,嘖嘖使君殊。
燭龍穿繡陌,一道滾香塵。
逐隊驚聞笑,吹煙誤唾人。
綰絲三寸玉,約指一雙銀。
小邑無奇事,茲當紀日辰。
回首鄉園云樹繞。數到歸期,十里長亭道。流水落花春去了,碧天無盡連芳草。
帆影欹斜驚水鳥。幾處鄰舟,漫作清商調。檀板輕敲歌裊裊,簫聲不管離人惱。
愧我金鱗困守株,
誤佗禪寂遠招呼。
中途再領賢使命,
定業難逃住子湖。
風物夜凄迷,
天邊遠樹齊。
云深猿嘯谷,
石亂水鳴溪。
野嶺三更月,
寒城半夜雞。
客情正無限,
怕聽子規啼。
截竹鉤絲作釣筒,
半纏蒼石著波中。
忽焉快躍知魚中,
相語相呼促短篷。
紅樹滿云山,
扁舟渡煙水。
載酒欲何之,
擬訪巢居子。
千堞臨淮水,
他鄉聽暮笳。
煙波長送客,
雁鶩未還家。
身遠雙游屨,
時危一釣查。
垂楊春又暮,
風起滿城花。
心期仙訣意無窮,
采畫云車起壽宮。
聞有三山未知處,
茂陵松柏滿西風。
重陽過也成虛負,賴有詩仙。肯作延緣,人與黃花共一船。
沿堤轉盡垂楊路,水影橋邊。山影樽前,畫出傷秋雨后天。
是誰畫、天涯愁思?一片魂銷,樹猶如此。恁地迷離,數重煙雨碧無際。喚人離別,還襯個、旗亭子。暮色可憐生。便欲問、干卿何事?
應記,記江南舊夢,正似者番天氣。年年二月,寫無賴、六朝山水。料燕鶯、不解傷心,更誰識、吳娘情意。莫悵惘青春,猶勝西風憔悴。
春光九十半虛過,
錦瑟年華送綠波。
惆悵曲阿城畔月,
照人催有別離多。
江南望,春色逐人來。平道垂楊煙漠漠,濃陰如水浸樓臺。飛絮落深杯。
明日事,昏朗費疑猜。花外晚霞才半縷,愁云乍展又成堆。隔岸況春雷。
終歲勤劬幸有年,
相邀結袂刈蒿田。
群雞啄粒驅還聚,
山犬隨人吠復眠。
白發扶筇衰曝背,
青裙汲井晚炊煙。
官糧輸卻馀多少,
社鼓逢逢促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