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大參 其一
坐對江山古與稽,熏爐一線入云霓。
聞思草木憂春雨,軫念桑麻病夏畦。
有美荇蘺泥不滓,無言桃李下成蹊。
青天瑩徹明如鑒,下照毫釐自不迷。
坐對江山古與稽,熏爐一線入云霓。
聞思草木憂春雨,軫念桑麻病夏畦。
有美荇蘺泥不滓,無言桃李下成蹊。
青天瑩徹明如鑒,下照毫釐自不迷。
面對江山與古跡相考稽,香爐輕煙一縷直上云霓。心系草木擔憂春雨過多,掛懷桑麻愁慮夏日田畦。您如荇草籬笆出泥不染,似桃李無言卻下自成蹊。青天晶瑩透徹明如寶鏡,映照萬物纖毫清晰不迷。
稽:考稽,考察。
熏爐:即香爐,古時熏香用的器具。
軫念:深切思念、關懷。
滓:污染,污濁。
下成蹊:化用《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品德高尚自然受到尊敬。
瑩徹:晶瑩透徹。
此詩為贈給李大參(疑為明代參政官職)的酬贈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中通過多維度描寫,反映李大參作為地方官員關懷民生、品德高潔、明察政務的形象,當是詩人對其政績與品格的肯定。
全詩圍繞對李大參的稱頌展開,前兩聯寫其憂民情懷,中兩聯贊其高潔品德,尾聯喻其明察秋毫,層次清晰,意象鮮明,是一首典型的褒揚官員德政的酬贈詩。
雄謀竟不決,寶玉終不愛。倏爾霜刃揮,颯然春冰碎。 飛光動旗幟,散響驚環珮。霜灑繡障前,星流錦筵內。 圖王業已失,為虜言空悔。獨有青史中,英風觀千載。
自知年幾偏應少,先把屠蘇不讓春。 倘更數年逢此日,還應惆悵羨他人。
明從海上來,皎皎入我牖。 何如登高臺,對月把尊酒。 問月月無言。浩歌詩千首, 幾人知此樂,此樂公所有。
林亭幽且深,砌下玉溪水。 淙琤環佩聲,曉夕清心耳。 使君性所樂,愛玩不少已。 方持利物心,默坐窮至理。
堂前對花柳,堂后瞰沼沚。 賢者堂中人,虛心湛如水。 煩暑當風窗,中宵隱月風。 作詩紀勝概,詩與水清泚。
西山最高峰,積雪連四季。 登樓試寓目,入國有故地。 烽候雖久息,武經思豫備。 文饒昔籌邊,公意今無愧。
二亭雖云小,好在泉石間。 白石自齒齒,清泉亦潺潺。 公府無留事,暫來寄余閑。 筇杖烏角巾,一日幾往還。
潭潭刺史府,宛在城市中。 誰知園亭勝,似與山林同。 幽鳥語晴畫,好花嬌春風。 物情如有待,賦詠屬詩翁。
方池導流水,橫閣上尋丈。 晨曦夜月光,罩影相滉漾。 游魚時出沒,飛鷗亦下上。 終朝倚欄桿,不見有風浪。
乳穴佳名久欣慕,茲游直與心期副。 今朝蕭散七枝筇,衰遲未覺躋攀苦。 湘南懸想碧云橫,桂嶺遙瞻煙靄暮。 招提鐘磬出幽深,村疃牛羊自來去。 忽聞流水響潺潺,漸睹巖扃隔煙霧。 山蹊躡履亂崎嵚,翠壁題名雜新故。 乍暌朱墨略官箴,稍覺追隨劇幽趣。 絕知官里少夷途,始信閑中無窘步。 人生如此信可樂,誰向康莊塞歸路。 共醉生前有限杯,澆我胸中今與古。 早知富貴如浮云,三歡歸田不能賦。
沼月并舟還,荷花隘江水。 笑擘菡萏開,小小新蓮子。
驚曉夢數竿翠竹,報秋聲一葉蒼梧。迷茫遠近山,淺淡高低樹,看空懸潑墨新圖。百首詩成酒一壺,人在東樓聽雨。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