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耀閣
中天臺畔敞東軒,滄海桑田且勿論。欲問飛仙參要訣,晨興來就日華吞。
宴罷瑤池趣駕歸,海風飄冷六銖衣。霞舒霧捲知何處,五色毫端借發揮。
中天臺畔敞東軒,滄海桑田且勿論。欲問飛仙參要訣,晨興來就日華吞。
宴罷瑤池趣駕歸,海風飄冷六銖衣。霞舒霧捲知何處,五色毫端借發揮。
高入中天的臺畔打開東邊的軒窗,世事變遷暫且不去談論。想要詢問飛仙參悟的要訣,清晨起身來吞服日光的精華。在瑤池宴飲完畢催促車駕返回,海風拂來吹冷了仙人輕薄的六銖衣。云霞舒展霧靄翻卷不知去往何處,借助五色筆端來盡情揮灑描繪。
中天臺:高入中天的臺閣,形容地勢高峻。
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極大,出自葛洪《神仙傳》。
日華:日光的精華,道家認為清晨吞服可助修煉。
瑤池:傳說中西王母的居所,見《穆天子傳》。
六銖衣:仙人所穿的輕衣,六銖為古重量單位,極言其輕。
五色毫端:指彩色筆端,比喻文思或描繪的絢麗。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從‘飛仙’‘日華’‘瑤池’等意象推測,可能與詩人接觸道家文化、向往隱逸或修煉有關,或為游覽高閣時觸景生情所作。
全詩以游仙視角展開,通過描繪登閣、求訣、宴歸、揮毫等場景,展現對仙道生活的想象與追求,語言瑰麗,意境縹緲,是一首融合道家思想的抒情之作。
所至滔滔不問津,
故知此地往來頻。
從今更識林間寺,
再到不愁無主人。
捲帳日初明
嗚嗚畫角清
封狐經羽困
蒼隼掠云輕
白草新開障
空臺舊列營
夕陽連野燒
百里照襄平
春信一番新,春水生鱗。春花春鳥尚逡巡。剪就釵頭春勝也,添個春人。
準擬踏春塵,春色初勻,春風困著小腰身。制就春詞知幾首,貼寫宜春。
遼海東吳萬里程,
別來寒暑每關情。
故園風景依然在,
鴻雁來時好寄聲。
衰葦敗柳盡瑯玕,孤客擁裘飽意看。只學袁安真簡易,欲尋安道也艱難。霏霏著樹催梅蕊,故故隨風繞畫欄。若謂撒鹽差可擬,似來傲我水晶盤。
同云漠漠風凄凄,雪花如掌高復低。深山似欲過牛目,怒嶺遙知絕馬蹄。鴉背漸高棲不穩,雁群屢拆陣難齊。到門開雪今人少,縱令能來掃即迷。
老來事事皆拋盡,惟獨憂民尚有心。深喜天公回氣象,便同田父作謳吟。緣何更得閭閻暖,恨不偏于壟麥深。禪伯靜中知我意,瑯瑯佳句玉其音。
居塵不染先生意,與眾同憂太守心。兩處本來非異事,一時都把付高吟。忽驚瑞相家家遍,潛助春功日日深。擁鼻臨池哦麗句,水泉風竹共清音。
大江推月上層霄,
夜色分人此最饒。
鄉國未成千里夢,
海門又捲五更潮。
秋雨急。聲聲隔個窗兒滴。窗兒滴。舊愁新恨,和他同入。
釵頭剔去燈花黑,不眠特地重相憶。重相憶。秋衫冰透,淚珠漬濕。
星星紅吐疏燈穗,照見相思字。玉笙吹破嫩寒天,特地教人今夜、不成眠。
幾年不向橫塘去,都為春愁誤。如今莫問寶釵樓,只有一重花片、一重愁。
即心即佛眉拖地,
非佛非心雙眼橫。
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枝上月三更。
萬山環拜人,
人出萬竹上。
湖綠江光白,
海氣黑漭蕩。
回顧所來徑,
蒼翠列步障。
絕勝理安寺,
松巔游目放。
何況住小樓,
奚數浮畫舫。
流覽尚未足,
逸興盤空王。
仙臺上一層,
寰瀛徹萬狀。
欲將詩思亂閑愁,卻惹茫茫感不收。
九死形骸慚放浪,十年師友負綢繆。
殘燈難續寒更夢,歸雁空隨欲斷眸。
最是月明鄰笛起,伶俜吟影淡于秋。
不覺紅英盡,
還看碧蘚侵。
方塘生水氣,
斜日轉庭陰。
俯仰愜天趣,
清虛涵道心。
幾竿新竹長,
煙雨護深深。
墜葉驚沙積蓼窗,射波寒月影幢幢。
此身卻似淘河鳥,才過南江人北江。
擬上青霄別有關,身無健翮莫追攀。
而今已是孤飛鶴,毛羽摧頹返故山。
辭卻墻東好里鄰,思量來嚼浩衢塵。
素衣變盡衰容減,到底還他赤骨貧。
琴絕休悲大小弦,長貧長病豈須憐。
朝春暮績生尤苦,爭得魂歸自在天。
陌上秋風吹冷埃,西州門巷轉堪哀。
梨花殘落刺桐死,每詣君時哭一回。
柔櫓輕風覺有情,月高牛渚看潮生。
江神木客爭傳語,可是袁家舊阿宏。
耗盡雄心鬢亦皤,灞亭無奈尉誰何。
珊瑚百尺根株老,不信天家無鐵羅。
別淚如傾祗賦詩,更無一物可相貽。
自矜亦識汾陽老,眼底無君劍豎眉。
老衲迎門祇敝裳,
問年還舉四山黃。
誰云此院通衢著,
渠自長閒人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