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靜修上人二首 其一
支郎詞賦不群才,
雙樹林中白社開。
匹馬解攜江左去,
相思多在鳳凰臺。
支郎詞賦不群才,
雙樹林中白社開。
匹馬解攜江左去,
相思多在鳳凰臺。
靜修上人(支郎)的詞賦才華超群,在雙樹林中開設了白社(修行之地)。他騎馬告別前往江左,我的思念常縈繞在鳳凰臺。
支郎:對僧人的尊稱,此處指靜修上人。
不群才:才華出眾,不同于常人。
雙樹林:佛教中佛陀涅槃處有娑羅雙樹,此處代指寺院。
白社:晉代慧遠于廬山結白蓮社,后泛指僧團或修行之地。
解攜:分手、離別。
江左:江東,長江下游以東地區。
鳳凰臺:古臺名,故址在今南京,常為文人登臨抒懷之地。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當為詩人與靜修上人離別后,因懷念其才德與過往交游而作。靜修上人或為當時有名的詩僧,二人曾于雙樹林白社相交,后上人前往江左,詩人遂作此詩寄懷。
詩中以簡練筆觸勾勒靜修上人的出眾才德與二人交游場景,通過‘匹馬解攜’‘相思鳳凰臺’等句,既寫離別之狀,又抒思念之情,語言含蓄而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
大隱市朝終我誤。除卻山林,難覓安心處。隨意經行隨意住。漁樵非是閒儔侶。
擬買沃洲充隱去。縱許人知,知也誰尋汝。夜里波濤風里樹。跫然空谷山靈語。
拿舟游范蠡,閉戶坐潛夫。
只有飛云意,遺君一物無。
何處問吾居,西樵小結廬。
丹心長戀闕,一點未曾渝。
西方一卷書,此中自玄覺。春在維摩室,天花半空落。
萬木凍西壑,夜禪雪窗白。山深人不來,惟有羅浮客。
何物堪為壽,
南華有大椿。
根株天地遠,
枝葉歲時新。
十倍大彭國,
百分清渭濱。
周星八千度,
才是一番春。
何處飛來一段云,
太湖風急到江城。
云中疑有群仙過,
時聽丁東環佩聲。
看山不厭到臨溪,
忽枉仙鳧為指迷。
千里桑麻方復業,
百年桃李已成蹊。
胡公祠下鶯聲囀,
陸令堂前柳色齊。
行客匆匆未能紀,
林花處處自為題。
幾樹疏松野寺前,
松陰蹤跡久茫然。
故人高節成千古,
勝地重來又五年。
佛火尚明燒后影,
塔鈴獨語雨馀天。
即今無限滄桑感,
不獨宮花委斷煙。
桃紅抱城東,
武山排闥入。
杲日出扶桑,
橘紅蘸溪濕。
公退倚朱欄,
萬象俱收拾。
無數喚舟人,
沙頭雁行入。
天一實生水,
冬藏坎次乾。
精神要休養,
醞釀出春天。
積歲應官著績新,
何期達島遽歸神。
聲名循吏兼廉吏,
風度詩人并學人。
疊守毗陵留善政,
繼權首郡沛深仁。
憐才客路還收我,
太息論文跡已陳。
誰道高山無賞音,
凄迷流水聽鳴琴。
權將一曲冰霜操,
獻賦龍砂碧玉心。
麗曲醉思仙,十二哀弦。秾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煙葉恨,紅淚離筵。
行子惜流年,鶗鴂枝邊。吳堤春水艤蘭船。南去北來今漸老,難負尊前。
望中霽色絕囂埃,
蠟屐沖泥印軟苔。
煙燒平林青靄合,
天排遠岫畫屏開。
金鶯出谷相求友,
玉蝶尋芳互引媒。
何日東皋同載酒,
與君拈韻共傳杯。
誰剪毛頭謝陸沉,
生靈肌骨不勝侵。
人間自有回天力,
林下空多憂國心。
日過中時憂未艾,
月幾望處患仍深。
軍中儒服吾家事,
諸葛武侯何處尋。
塞外潘生到日邊,滿朝驚喜帛書傳。王修負擔真千里,季布髡鉗竟隔年。華表鶴歸愁自語,紇干鵲下冷相憐。知君醉后攀牛角,一種先皇鄗上田。短轅一哭去長安,鐵嶺金州道路難。搔首有天垂北斗,斷腸無客對南冠。管寧木榻經秋破,蘇武群羝落日寒。那信圣恩思直諫,畫圖別苑兩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