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友人及第
得水蛟龍失水魚,此心相對兩何如。
敢辭今日須行卷,
春風不見尋花伴,遙向青云泥子虛。
得水蛟龍失水魚,此心相對兩何如。
敢辭今日須行卷,
春風不見尋花伴,遙向青云泥子虛。
友人如同得水蛟龍,而我似失水之魚,這般心境相對,該是怎樣的感受呢?我怎敢推辭今日去投獻詩文。春風里沒了一同尋花的伙伴,只能遙望著友人直上青云,我這處境真是虛幻又無奈。
得水蛟龍:比喻科舉及第、仕途得意之人。
失水魚:比喻科舉落第、處境困厄之人。
行卷:唐代科舉習俗,應試者在考試前將自己的詩文投獻給達官貴人或文壇名人,以求推薦。
泥子虛:“泥”有陷入、困厄之意,“子虛”指不真實、虛幻,這里指自己處境虛幻困厄。
在唐代,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詩人的友人科舉及第,而自己可能落第,在此情境下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祝賀以及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友人科舉及第,同時抒發自己落第的惆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唐代科舉文化下文人的心態。
重山復水碧相連,勝地欣逢太守賢。
欲倒樽罍秋色里,故邀賓客畫圖邊。
丹青迥壓王摩詰,騷雅仍兼白樂天。
莫戀宣城風物美,玉堂提取筆如椽。
會合嗟無酒,留連漫索茶。
晚云隨落日,歸雁集寒沙。
自達聊安命,多言任指瑕。
吾宗有令弟,恩復出君家。
倦提椽筆厭承明,帝與兵符帥十城。
簫鼓裂云迎五馬,山川收雨引雙旌。
藏舟浦暖魚頻躍,教弩臺空雁不驚。
入境觀風先可喜,秋田高下熟香秔。
三寺參差見剎竿,開元形勝據龍蟠。
樓臺影落青霄險,鐘磬聲傳碧澗寒。
物物有緣香供盛,塵塵無礙法筵寛。
欲隨大士披華藏,北斗容身不亦難。
柴門永日淚沾巾,事與心違漸失真。
家住江南幾萬里,身留海上巳三春。
明時枉作銜冤客,皓首翻為哭子人。
多謝泉州賢府主,數將書札問悲辛。
海鶴冰為骨,霜潭月作心。
要賓唯飲酒,焚券不論金。
相望縈離恨,何嗟得訃音。
春回墳草綠,誰伴夜臺吟。
帝庭江國屢相逢,不覺霜毛歲月空。
君奏課書雙闕下,我攜綸釣五湖東。
論歸學海方無跡,吟到詩壇始有功。
一任北風翻地起,且圖樽酒暫時同。
歲華忽已晚,志士將奈何。
摧車眷前修,停澤無余波。
知命守窮賤,脫屣南山阿。
出從麋鹿游,坐與猿鳥歌。
采菊復采薇,聊以養天和。
結客元和六載春,探深碧落跡如新。
寸量秋色三千丈,名寫嵐光十四人。
文格迥欺韓愈老,字書尤逼小王真。
近來好事誰能及,我續遺音君可嗔。
曉起梳頭畢,開窻卻臥時。
素煙收枕席,紅日上藩籬。
仰面看書卷,移床近酒池。
紛紛萬方事,安用老夫知。
磴道通絕頂,登臨懷弊廬。
山云數峰斷,江樹一行疏。
舊史名空在,新亭畫不如。
自迷姑孰釣,深愧漢陽書。
病對園林萬事空,肯將寂寞感涂窮。
消磨壯憤詩書外,破碎閑愁笑傲中。
霜苦亂蟲清叫夜,夢寒孤竹冷敲風。
思君別有悲秋意,不為南湖一釣篷。
薄暮杳何適,高高登古亭。
地無南國瘴,簾卷半空星。
石痩長人立,潭春皓雪停。
短才吟不就,終欲付丹青。
開亭當險絕,疑有百神扶。
江靜群鷗集,天空一鶚孤。
落英紅錦碎,狂絮白氈鋪。
試問江南信,歸帆至自吳。
發為煙嵐禿,愁因患難添。
徑荒無過客,筍迸任穿簷。
啅雀誰能遣,驚烏不用占。
有巾堪漉酒,聊欲效陶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