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廷儀繡衣
秦晉山河咫尺間,繡衣人望下臺端。九重朝日辭龍袞,一道秋霜落豸冠。閶闔夜深飛夢繞,太行云近舉頭看。北風莫謾吹關雪,鷹隼元來不畏寒。
文章柱史擅才華,獨步中臺帝所嘉。云簇朱衣兼繡豸,霜飛白筆更生花。坐令豪俠遵王度,肯使奸邪小法家。歸去倘勞當寧問,為言西土靖邊沙。
秦晉山河咫尺間,繡衣人望下臺端。九重朝日辭龍袞,一道秋霜落豸冠。閶闔夜深飛夢繞,太行云近舉頭看。北風莫謾吹關雪,鷹隼元來不畏寒。
文章柱史擅才華,獨步中臺帝所嘉。云簇朱衣兼繡豸,霜飛白筆更生花。坐令豪俠遵王度,肯使奸邪小法家。歸去倘勞當寧問,為言西土靖邊沙。
秦晉兩地的山河近在咫尺之間,繡衣使者(張廷儀)聲望卓著自御史臺而來。清晨辭別皇帝離開朝堂,威嚴的秋霜般氣勢籠罩獬豸冠。夜深時夢中仍縈繞著宮門景象,抬頭可見太行山間繚繞的云靄。北風不要隨意吹起邊關的雪,雄鷹本就不懼寒冷。您如柱史般擅文章才華,在御史臺獨步受皇帝嘉許。朱衣上繡著獬豸如彩云簇擁,白筆彈劾時文字更顯鋒芒。使豪俠遵循王法,不讓奸邪輕視法律。若回朝皇帝詢問,就說西部邊疆已平定。
繡衣:漢代繡衣直指(監察官)的簡稱,此指監察御史張廷儀。
臺端:御史臺長官,此指御史臺。
龍袞(gǔn):皇帝的禮服,代指皇帝。
豸(zhì)冠:獬豸冠,御史所戴的法冠,象征公正。
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的天門,此指皇宮宮門。
柱史:周秦時柱下史(掌文書),后借指御史。
中臺:漢代御史臺別稱,此指監察機構。
白筆:御史彈劾時所持筆,代指彈劾奏章。
當寧(nìng):皇帝臨朝聽政處,代指皇帝。
此詩應為作者送監察御史張廷儀出巡或赴任邊疆時所作。明代監察御史負有“代天子巡狩”職責,詩中“西土靖邊沙”暗示張廷儀此行與邊疆事務相關,創作背景或為明中期邊疆需整肅法紀、穩定局勢之時,作者借此詩表達對其能力的信任與期望。
全詩以送別為主題,既贊揚張廷儀作為御史的才華、威嚴與履職能力(如“文章柱史擅才華”“霜飛白筆更生花”),又通過“北風莫謾吹關雪,鷹隼元來不畏寒”等句,肯定其面對邊事的堅韌,最終以“為言西土靖邊沙”點明對其穩定邊疆的信心,是一首兼具贊美與勉勵的送別詩。
花閉空城草路非,重來庭巷認雙扉。
長沙賦罷年方少,孤竹歌成愿已違。
久掛綠琴弦自解,舊題紅葉墨全稀。
此情擬向鄰人說,哀笛無端弄落暉。
老雨胸中畫一幅,南海以南北岳北。平生嗜畫故眈游,須鬢將無筆頭黑。
三晉云山落吾手,盤礴惟酣王黑酒。西園死后竟無人,耳鑒徒多寒具友。
友中馬盛最稱神,并有屠朱華孟陳。十年一別半生死,硯前不見西山春。
揚州張镠奚畢替,云間復園萬李契。張黃呂謝嶺南豪,楊戴金袁游客最。
更從方外得三人,吏隱中間亦逢四。其余畫友尚紛紛,屈指寰中難悉記。
群公大半詩酒星,不斷青山屐底青。手涂腳蹴盡生氣,不比俗工徒繪形。
形神之間判今古,慧悟從心不能語。天機急電失難追,王宰空勞李徒苦。
君雖讀書少游歷,萬卷安能從筆出。到眼云煙且靜看,師人不若能師物。
金奩玉軸悉塵腐,各有靈臺一方血。文章如面不須同,同便非吾萬事一。
君今學畫先學癡,癡是專心別無說。虎頭子久工癡人,何事不癡能得絕。
君癡但取娛情休,襪材齷齪金帶羞。不朽休憑數張紙,男兒自可致千秋。
渡江之初不暇給,
諸老文辭今尚傳。
六十年間日衰靡,
此事安可付之天。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復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嘯一聲。
寶慈殿里百花香,
慈德宮前春晝長。
紅傘龍輿尊圣瑞,
三宮同捧萬年觴。
坐聽煙露下叢蘭。
秋月今宵共指看。
明知小別總難歡。
已秋寒,別后君休獨倚欄。
世尊只眼通三界,外道雙眸貫五天。
華意正濃桃臉笑,春光不在柳梢邊。
背觸人難會,憑君子細看。
片云才出洞,遮卻面前山。
可惜有生都袞袞,
如何終日只紛紛。
滿前妙景無人識,
到處清音獨我聞。
無情緒,無情緒,寂寞掩重門。
銀蠟心多才有淚,寶香字斷更無痕。
梨花浸黃昏。
遠道勤君屐齒迂,寄聲從此問何如。
歸鴻不與斜陽盡,離恨還將落葉書。
吏橫要須先縛虎,民勞切記莫驚魚。
扶藜目送雙旌發,愁絕誰憐澗上居。
走馬尋春得得忙,
嫣紅姹紫盡芬芳。
歸來靜對寒梅嗅,
始覺閒花帶草香。
江水無波漢水清。吳娃憔悴怨飄零。可憐春草連天碧,不見新苔入眼青。
風瑟瑟,雨冥冥。垂楊多處是離亭。鄰家歌舞關何事,莫向癡人說醉醒。
驛路南來四十程,舟人遙指到神京。
云晴乍見青山出,風便寧知白浪驚。
萬里歸心隨片月,十年離思繞重城。
清時自信功名早,擊楫何須羨祖生。
約隱情非飾,今歸悔即遲。田園荒欲盡,親友半相疑。杯酒惟黃子,儒門是白眉。可能東郭柳,日往聽黃鸝。
徑菊陶能得,田瓜邵獨勤。為農消日月,倚杖看風云。插柳俄成樹,籠鵝忽一群。不須憂萬事,客至且醺醺。
我生金石耽成癖,況此忠貞手遺澤。妙非九層非七寶,三片昆銅制奇特。
合如敦彝散瓴甓,小承鐺杓大釜鬲。雙環日月靜旋轉,三角蓬壺聳屴崱。
松風古篆題文山,勁筆非同鄭苗刻。并州市兒爇馬湩,到眼驚看古色碧。
嗜古人希問價廉,典琴適得八省陌。歸來棐幾感徘徊,出示騷人欣拂拭。
可憐天水金甌失,余焰無人延火德。死灰一息賴公存,熱血忠肝千載赤。
平生故物剩琴硯,五百年來人愛惜。此雖流落尚依然,不共銅駝沒荊棘。
昔公作此儻有意,此物從來節不易。象取既濟志防患,剛德終期鬼方克。
豈知婦茀竟喪亡,厥象兇占離日昃。錚錚肯共焦頭額,義之所在湯火即。
零丁海水酌難堪,板橋樵餐乞不得。劍淅矛炊幾生死,齧雪吞氈終鐵石。
區區此物同公身,不壞流傳至今赫。流傳萬古人人識,莫更摩挲三嘆息。
生難赤手和海羹,死愈黃冠煉丹液。相逢且用憂煩滌,活火清泉手親炙。
松枝槐葉拾添薪,鵓鴿胡桃不堪憶。颼颼尚作清原風,習習從生玉川液。
念爾從公經幾年,幸離土室猶燕北。西臺如意橋亭硯,各有聲名爾胡默。
為爾悲歌淚似泉,歸來好共江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