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驛
淺綠芳洲遠,羅山古驛邊。
草枯新見路,沙嫩未開田。
鄰火穿舟入,孤罾夾岸懸。
弄兵殘孽盡,戍堡記當年。
淺綠芳洲遠,羅山古驛邊。
草枯新見路,沙嫩未開田。
鄰火穿舟入,孤罾夾岸懸。
弄兵殘孽盡,戍堡記當年。
淺綠的芳洲在遠方,羅山古驛就坐落在旁邊。野草枯萎后新的道路顯現出來,沙灘柔軟還未開墾成田。鄰舍的火光穿過小船映入眼中,孤獨的漁網在兩岸懸掛著。作亂的殘余勢力已被消滅干凈,戍堡讓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驛:驛站。
嫩:柔軟。
孤罾(zēng):孤單的漁網。罾,一種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魚網。
弄兵:指武裝叛亂。
戍堡:邊防駐軍的營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弄兵殘孽盡’可推測,當時當地的叛亂已被平定,社會趨于和平,詩人路過羅山驛,看到眼前的景象,回憶起過去的戰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描繪羅山驛周邊的景象,反映出戰亂后社會的變化,展現和平的來之不易。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以景寄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生動記錄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
駐馬清流香氣吹,東風漸近落花時。可憐躑躅關山路,才見江南第一枝。
聞有西方士,幽居在白云。日高窗漏曙,風靜榻馀薰。寢息收龍雨,冥棲伴鶴群。悠然半間屋,無地著塵氛。
望闕心雄百萬兵,乘風破浪不留停。湞江江口逢漁父,一個鮮魚米一升。
處士娟娟白氅衣,松門石徑轉依微。不因月落西湖上,貪看梅花忘卻歸。
上天下地無一物,窮荒仰面惟星辰。百年未了世間事,片刻且為空外人。婆悉厥海等勺水,折羅漫山同纖塵。輕車度漠沙月出,似泛虛舟涉遠津。
再訪神居結地幽,武夷真境擬蓬丘。閒開竹徑風生籟,深閉松關月在洲。函蛻藏香封玉匣,插厓橫木訝仙舟。紫陽倚棹歌聲遠,九曲名稱遍十洲。
謝阇黎,十年禁足,玉鞭忘了春騎。夕陽漫想亭亭影,烘入澄江霞綺。呼角里。道收拾商芝,移種秦源里。鷓鴣啼起。便紅雨紛紛,道人悟了,作飯了非計。傷春目,多少蜂酣蝶戲。不是涼州樂世。散花天姊含顰見,不斷花閒興廢。樓笛倚。便吹徹蒼龍,難道悲華意。東風休矣。只笑也堪憐,開原多事,鵑血漬襟淚。
霜冷風清九月九,茱萸黃菊家園有。何時玉殿接千官,稱觴共進南山壽。
恩命重沾八十初,此身已乞廿年馀。地曹舊借籌邊著,河省曾停泣罪車。錦水一竿供晚釣,菊花三徑傍云鋤。可應老去渾忘世,雛鳳回翔在禁廬。
掩關小室動經旬,蠹簡如山伴此身。百億須彌藏粒芥,大千經卷寓微塵。危機已過猶驚顧,惡夢初回一欠伸。此段神通君會否,聽風聽雪待新春。椰子微軀有百窮,平生風際轉枯蓬。豈知蟬腹龜腸后,更寄蜂房蟻穴中。學儉久判羹不糝,憚煩惟欲寐無聰。積書充棟元無用,聊復吟哦答候蟲。
極目高原盼種桑,獨持杯水對坳堂。據梧人亦垂垂老,凡楚平看已坐忘。
馬跡車塵暗陌頭,遙看古驛入南州。渡河芳草王孫去,過嶺梅花使者愁。五夜泊船江店火,萬山吹角戍人樓。可憐絲管長亭別,欲折垂楊不自由。
西村耕隱處,菉竹似云屯。九曲不知徑,千竿方到門。幽期分少室,美盛亞淇園。為問平安信,傳芳見子孫。
山色已含暝,葉聲新報秋。廿年塵土客,吟眺不勝愁。
萬疊林巒可住仙,拉朋高步我登先。九州風土皆娛目,獨樂田疇大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