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潼關
立馬風陵望漢關,
三峰高出白云間。
西來一曲昆侖水,
劃斷中條太華山。
立馬風陵望漢關,
三峰高出白云間。
西來一曲昆侖水,
劃斷中條太華山。
我立馬在風陵渡口眺望潼關,華山三峰高聳在白云之間。從西邊奔騰而來的黃河水,像是一把利劍劃開了中條山和太華山。
風陵:風陵渡,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南,是黃河的重要渡口。
漢關:指潼關,古為桃林塞,東漢時設潼關。
三峰:指華山的蓮花、毛女、松檜三峰。
昆侖水:指黃河,古人認為黃河發源于昆侖山。
中條:中條山,在今山西省永濟市東南。
太華山:即華山。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潼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詩人可能在游歷至此,立馬風陵渡口,看到眼前雄偉的山川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潼關一帶的壯麗山河。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氣勢磅礴。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以其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古代詩歌對自然景觀的獨特表現力。
朝出東郭門,暮出東郭門,碧陰一帶榆柳村。
迤邐數武便蕭寺,中有故人安經笥。
故人耽靜辟客來,剝啄時時乘興至。
館人怪我何匆匆,我非看竹與問松。
三日不見病抑郁,雄談萬古開心胸。
扣角歌者雜行賈,炊扊扅時困五羖。
若非任好小白賢,那拭珠光出塵土。
誰家兒子狐白裘,烹鯖擗麟同五侯。
玉鞭銀絡倚微醉,飄飖意氣橫千秋。
吁嗟天道不可測,道之豐者數偏嗇。
失意八九事尋常,為君屈指一不得。
似我濩落尤相憐,置酒當歌聊自便。
摴蒱狎獵并得志,牖下矻矻徒窮年。
君不見樹梢斜日隴頭月,亭午不常圓又缺。
天公何意判晦明,循環至理何煩說。
馀寒疏雨洗蘼蕪,客過津亭候雁孤。楚水湘煙天一色,揚帆東下醉屠蘇。
小窗尊酒未成歡,一讀新篇欲別難。王宰當年廑抱璞,祇今知己滿長安。
得樂湖海志,不厭華辀小。
月中拋一聲,驚起灘上鳥。
心將潭底測,手把波文裊。
何處覓奔車,平波今渺渺。
城南水漲前村路,險被青泥誤。好風扶我畫欄前,玉琢吳宮小字正當年。
王家步幛棲香滿,暈逐脂痕轉。醉中不奈拍聲催,從此映花騮馬帶愁歸。
瓊瓊絕藝真無價。指尖纖、態閑暇。幾多方寸關情話。都付與、弦聲寫。
三月十三寒食夜。映花月、絮風臺榭。明月待歡來,久背面、秋千下。
先生高蹈隱西街,
風月猶牽賦詠才。
暫到鄰家賞池館,
便將佳句寫瓊瑰。
壯圖已讓心先快,
劇韻仍降字占挼。
只有一條誇大甚,
水邊曾未兩三杯。
乘桴頤浩元無策,
進蹕豐公妙達權。
寧死老身終不去,
太皇此語可回天。
胸次恢恢萬卷蟠,
對君方愧著書難。
殘年何意聯今雨,
一晤居然證古歡。
龍簡惜無神為守,
館壇聞說字猶完。
聽鶯居外春波暖,
尚擬來游盡借看。
萬堞蒼茫橫渤海,群峰環抱拱神州。
松濤乍撼金城動,蜃氣遙連紫塞浮。
險辟雄關增壯勢,寒侵細草入邊愁。
當年百戰分爭地,何幸升平翠輦游。
珠箔猶遮隔雨燈。園禽新變斷腸聲。西北高樓臨大道。風到。琵琶胡語最分明。
獨倚熏籠溫綺緒。無據。外邊寒暖夢中經。手織回文云錦字。心事。后期還許慰平生。
蜀道崚嶒險,蒼茫半碧天。
猿聲長不斷,雁字杳難傳。
百丈牽輿上,千盤絕壁懸。
黃昏投宿處,孤枕伴啼鵑。
鼾睡他人未肯容,
開山新議達宸衷。
荒山逐漸開磽確,
草草何能便浚封。
汍瀾雙淚濺柴扉,記是春初別母時。雨雪連綿羈逆旅,關山迢遞誤歸期。南旋始覺春暉杳,夜泣惟馀老父知。讀罷凱風增惋痛,此生應廢棘心詩。
春雨新塋長綠苔,清明掃墓待兒來。畫梁乳燕離巢慘,巫峽啼猿覓母哀。血淚千行渾不斷,陽關三疊苦相催。臨行不忍回頭望,野徑梨花正爛開。
開簾欣雨霽,煙火隔林微。
一徑牛羊入,孤村桑柘稀。
長天連遠水,積霧塞巖扉。
仿佛聞人語,溪南種樹歸。
扁舟江上未歸身,明月清風作四鄰。觀化悟來俱是妄,漸疏人事與天親。
佛子身歸樂國遙,至人神會碧天寥。劫灰沈盡還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小德有為因有累,至神無用故無功。須知廣大精微處,不在存亡得失中。
黃帝煉丹求子母,神農嘗藥辨君臣。如何苦思形中事,憂患從來為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