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遇馮明思
寒云黯黯塞天陰,
尊酒相逢見寸心。
買得吳鉤枉閑卻,
報恩原只用黃金。
寒云黯黯塞天陰,
尊酒相逢見寸心。
買得吳鉤枉閑卻,
報恩原只用黃金。
寒冷的陰云黯淡無光,使得天空顯得陰沉。我和你舉杯相逢,彼此都能看出對方的心意。你買了吳鉤寶劍卻閑置無用,要報恩其實只需像當年漂母那樣施予黃金般的善舉就足夠了。
黯黯:形容陰云濃厚、昏暗的樣子。
尊酒:酒杯,這里指飲酒。
寸心:指內心、心意。
吳鉤:一種彎刀,后泛指寶刀、利劍。
枉閑卻:白白地閑置起來。
報恩原只用黃金:用了韓信報答漂母的典故,韓信年輕時貧困,有漂母給他飯吃,后來韓信封王,以千金報答漂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人生境遇不佳、壯志未酬時,與友人馮明思在漂母祠相遇,借漂母和韓信的故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報恩方式的獨特看法,認為不必執著于武力,善舉同樣可貴。詩中借景抒情、用典表意,在文學上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豁達的心境。
深色胭脂碎剪紅,
巧能攢合是天公。
莫言無物堪相比,
妖艷西施春驛中。
皎潔西樓月未斜,
笛聲寥亮入東家。
卻令燈下裁衣婦,
誤剪同心一半花。
師今欲向天臺去,來說天臺意最真。
溪過石橋為險處,
只可且論經夏別,莫教琪樹兩回春。
聲聲扣出碧瑯玕,
能使秋猿欲叫難。
詩興未窮心更遠,
手垂青拂向云看。
丹田自種留年藥,
玄谷長生續命芝。
世上漫忙兼漫走,
不知求己更求誰。
行逢葛溪水,不見葛仙人。
空拋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羈情含蘗復含辛,
淚眼看花只似塵。
天遣春風領春色,
不教分付與愁人。
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
獨鶴孤云兩難說,
明朝又作東西別。
知君少壯無幾年,
莫愛閑吟老松月。
湘水終日流,
湘妃昔時哭。
美色已成塵,
淚痕猶在竹。
誰能枉駕入荒榛,
隨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連山種桃樹,
花開猶得識夫人。
行路少年知不知,
襄陽全欠舊來時。
宜城賈客載錢出,
始覺大堤無女兒。
欲令雪貌帶紅芳,更取金瓶瀉玉漿。
鳳管鶴聲來未足,懶眠秋月憶蕭郎。
一年三百六十日,賞心那似春中物。
草迷曲塢花滿園,東家少年西家出。
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上最宜春。
山花四面風吹入,
為我鋪床作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