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桂林七星巖棲霞洞詩(題擬)
石古苔痕厚,
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
老佛總無愁。
石古苔痕厚,
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
老佛總無愁。
古老的巖石上苔蘚痕跡厚重,幽深的巖洞中陽光的影子悠長。因長時間靜坐參禪,老佛似乎總是沒有愁緒。
石古:巖石年代久遠。
苔痕厚:苔蘚覆蓋的痕跡濃密。
巖深:巖洞幽深。
日影悠:日光投射的影子綿長。
參禪:佛教徒通過靜坐冥想領悟佛理。
老佛:此處指巖洞中供奉的佛像或修行深厚的老僧。
此詩為唐代僧人釋懷信題于桂林七星巖棲霞洞,據《桂林石刻》記載,原石已毀,今據舊拓本錄出。作者時代可據同書《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推斷為元和十二年(817年)左右,反映了唐代佛教僧人游山參禪、題詩留痕的文化現象,以及佛教在桂林地區的傳播與影響。
全詩以簡潔語言描繪巖洞景色與參禪體驗,通過'苔痕厚''日影悠'等景語烘托靜謐氛圍,末句'老佛總無愁'直抒對禪修境界的感悟,體現了唐代僧人詩歌中'以景入禪'的特點,是研究唐代桂林佛教文化與文人題刻的重要資料。
東來淮海拜旌旟,不把公卿一字書。
曾侍晚齋吟對雪,又容華館食兼魚。
孤微自省恩非次,際會誰知分有余。
唯恥舊橋題處在,榮歸無計似相如。
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真。
持以遺北虜,紿云生有神。
每歲走其使,所費如云屯。
吾聞古圣王,修德來遠人。
未聞作巧詐,用欺禽獸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漢宣帝,卻得呼韓臣。
八齊競奔注,不知深幾丈。
竹葉島紆徐,鳧花波蕩漾。
醺應爛地軸,浸可柔天壤。
以此獻吾君,愿銘于[幾]杖。
景物搜求歇,山云放縱飛。
樹寒煙鶴去,池靜水龍歸。
暗榻塵飄滿,陰簷月到稀。
何年燈焰盡,風動影堂扉。
吾愛盧征君,高臥嵩山里。百辟未一顧,三征方暫起。
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建禮門前吟,金鑾殿里醉。
天下皆??糟,真君獨潔己。天下皆樂聞,征君獨洗耳。
天下皆懷羞,征君獨多恥。銀黃不妨懸,赤紱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獨作羲皇地?;@輿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再看緱山云,重酌嵩陽水。放曠書里終,逍遙醉中死。
吾謂伊與周,不若征君貴。吾謂巢與許,不若征君義。
高名無階級,逸跡絕涯涘。萬世唐書中,逸名不可比。
粵吾慕真隱,強以骨肉累。如教不為名,敢有征君志。
平生南北逐蓬飄,待得名成鬢已雕。
寒浦一從拋釣艇,舊林無處認風飆。
程途雖喜關河盡,時節猶驚骨肉遙。
愁策羸蹄更歸去,亂山流水滿翻潮。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崄,其山猶不全。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閑。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臺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圣王,珍獸皆舍旃。
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銅為蚴蟉鱗,鑄作鱙??角。
吐處百里雷,瀉時千丈壑。
初疑潛苑囿,忽似拏寥廓。
遂使銅雀臺,香消野花落。
丹霄空把桂枝歸,白首依前著布衣。
當路公卿誰見待,故鄉親愛自疑非。
東風乍喜還滄海,棲旅終愁出翠微。
應念無媒居選限,二年須更守漁磯。
堅凈不苦窳,陶于醉封疆。
臨溪刷舊痕,隔屋聞新香。
移來近曲室,倒處臨糟床。
所嗟無比鄰,余亦能偷嘗。
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輦母遠之官,宰邑無玷疵。
三年魯山民,豐稔不暫饑。三年魯山吏,清慎各自持。
只飲魯山泉,只采魯山薇。一室冰檗苦,四遠聲光飛。
退歸舊隱來,斗酒入茅茨。雞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
盡日一菜食,窮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鏡,直如琴上絲。
世無用賢人,青山生白髭。既臥黔婁衾,空立陳寔碑。
吾無魯山道,空有魯山辭。所恨不相識,援毫空涕垂。
剡桂復刳蘭,陶陶任行樂。
但知涵泳好,不計風濤惡。
嘗行曲封內,稍系糟丘泊。
東海如可傾,乘之就斟酌。
雨洗清明萬象鮮,滿城車馬簇紅筵。
恩榮雖得陪高會,科禁惟憂犯列仙。
當醉不知開火日,正貧那似看花年。
縱來恐被青娥笑,未納春風一宴錢。
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
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
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谕绿焐衔?,跡作人間客。
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
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醉曾吐御床,傲幾觸天澤。
權臣妬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內署,海岳甘自適。
刺謁戴接?,赴宴著縠屐。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憶。
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大鵬不可籠,大椿不可植。
蓬壺不可見,姑射不可識。五岳為辭鋒,四溟作胸臆。
惜哉千萬年,此俊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