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第后寒食杏園有宴因寄錄事宋垂文同年
雨洗清明萬象鮮,滿城車馬簇紅筵。
恩榮雖得陪高會,科禁惟憂犯列仙。
當醉不知開火日,正貧那似看花年。
縱來恐被青娥笑,未納春風一宴錢。
雨洗清明萬象鮮,滿城車馬簇紅筵。
恩榮雖得陪高會,科禁惟憂犯列仙。
當醉不知開火日,正貧那似看花年。
縱來恐被青娥笑,未納春風一宴錢。
春雨洗凈清明,萬物顯得格外新鮮,滿城車馬聚集在紅色盛宴旁。雖有幸因恩榮參加這盛大宴會,但擔心科考禁令會冒犯到各位同年。沉醉時都忘了寒食禁火的日子,正貧困哪能像別人盡情賞花。縱然前來,只怕會被歌女嘲笑,因為我還拿不出這一場宴會的錢。
登第:科舉考試得中。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習俗。杏園有宴:唐代新科進士在杏園舉行宴會。恩榮:指因考中進士而獲得的榮耀。科禁:科舉考試的禁令。列仙:這里指同年登第的人。開火日:寒食節結束后重新生火的日子。青娥:指年輕美貌的歌女。
唐代科舉考試中,新科進士有在杏園舉行宴會慶祝的傳統。此詩創作于詩人科舉登第后參加杏園宴時。當時社會重視科舉,登第者會受到眾人矚目和宴請。詩人雖考中進士,但可能家境貧寒,在參加這熱鬧宴會時,因經濟問題而產生了諸多顧慮。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登第后參加宴會時的復雜心情。其特點是情感真實,通過對比突出內心矛盾。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科舉文化和文人生活的一個側面。
五色曾呈瑞,綠毛從古稀。碧潭凝染色,逐藻長毛衣。
樹影旌旗接,濤聲鼓吹兼。雨拖殘日腳,山割亂云尖。淮艦雖寬斗,齊師未解嚴。瘡痍心轉塞,骨肉淚頻沾。恩澤詩書負,烽煙號令添。如何重推轂,翻使捷書淹。
夕陽樓閣減濃陰,無數殘蟬噪故林。春竟何歸腸欲斷,物猶如此泣難禁。玉闌干外霜千樹,紅板橋頭月一砧。回首章臺悲往事,花驄系處怕重尋。
我所思兮不可回,臨風一蹈忘情臺。潮前看海心仍碧,日后辭卿夢已灰。諳悉爻象皆誤卜,莫憐命分總殘摧。誰憑種種寒瑟瑟,換取經年隔世梅。我所思兮如蜮虺,覆之蝕骨夢驚雷。生來痼疾多畸變,夜有流風累速摧。極夐年時成歷數,眾殷墟墓睨焚灰。矇瞳或乞匿藏道,攘攘移情寒夜醅。
綺殿三春晚,玉燭四時平。藤交近浦暗,花照遠林明。百戲階庭滿,八音弦調清。鶯喧雜管韻,鐘響帶風生。山高云氣積,水急溜杯輕。簪纓今盛此,俊乂本多名。帶才盡壯思,文采發雕英。樂是西園日,歡茲南館情。
蒼蒼土門口,日出逢樵叟。問爾何事來,山中苦無酒。
杖藜尋古寺,把酒俯長流。節物尚三月,風流似十洲。且看花滿眼,休說錦纏頭。但得陶陶醉,何妨守舊丘。
日晏云開欲放晴,忽聞乾鵲樹間鳴。屢占檐溜停馀滴,且向閒階散悶行。
國爾懷孤憤,麟兮嗣古風。謂宜空冀北,何意召河東。榕葉烝山祲,梨花慘殯宮。傳家今有子,身后未應窮。雁峰三徑古,融水貳車新。自此相從后,還成永別晨。只今耆舊傳,誰是老成人。剩欲書遺德,心悲語不真。
紫妝綠染比嬌娃,金甲銀盔射彩霞。欲唱菊城花盛會,也攜鐵板也紅牙。
達德無賢愚,斯人共載之。眾欲紛然垢,中靈忽以虧。君子重慎獨,恒德終不移。一心貫金石,動靜齊所宜。考索非吾訓,率性非吾欺。伊游慎所事,永超無欲期。
把贈新詩帶素秋,白云低向箑端流。十年朋好依壇末,一夕鴻聲到枕頭。面孔世人饒見妒,騷篇山鬼稔生愁。丈夫剩有肝腸在,匣里孤龍吼未休。
馀春園里小春時,紅白葳蕤剩故枝。惟有一叢金寶相,風霜不改歲寒姿。
太樸本無事,大聽元希聲。何如伯牙子,尚懷山水情。我有太古調,欲托絲桐鳴。人間正寂寞,毋使蛟龍驚。
人道寧有異,天命亦何窮。禮始經夫婦,由為萬世宗。荒哉楚襄王,浪跡陽臺中。神姝那可御,夢寐空情濃。海水三千丈,巫山十二重。朝云何處在,暮雨莫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