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四十
慣居幽隱處,乍向國清中。
時訪豐干道,仍來看拾公。
獨回上寒巖,無人話合同。
尋究無源水,源窮水不窮。
慣居幽隱處,乍向國清中。
時訪豐干道,仍來看拾公。
獨回上寒巖,無人話合同。
尋究無源水,源窮水不窮。
習慣居住在幽靜隱蔽的地方,突然來到國清寺中。時常去拜訪豐干禪師,仍然會來看望拾得公。獨自返回寒冷的山巖,無人可與我談論契合的道理。探尋那沒有源頭的水,源頭窮盡了水卻流個不停。
乍:突然。
國清:指國清寺。
豐干:唐代高僧,住國清寺。
拾公:即拾得,唐代高僧,與豐干同為國清寺僧人。
合同:這里指契合的道理。
這首詩作者寒山是唐代詩僧,長期隱居于天臺山寒巖。他常往來于國清寺,與豐干、拾得交往。此詩應創作于他在國清寺與友人交往期間,反映了他的禪修生活和對禪理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禪理的探尋和對幽靜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以質樸語言蘊含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寒山詩自成一派,對后世禪詩創作有一定影響。
百戰英雄老。向南山、短衣射虎,應弦而倒。如此將才無用處,一代風云氣小。讓豎子成名去了。矍鑠據鞍空復爾,故將軍、不畫云臺表。種瓜者,青門道。
記曾放馬天山草。剩此日溪山驢背,夕陽秋好。照水頭顱千丈雪,波底魚龍驚攪。野戍外角聲吹曉。聽罷荒雞頻起舞,撫雕戈、誓把煙塵掃。虎頭相,已枯槁。
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樓上金蛇驚妙句,卷中腰鼓伏長篇。仳離歲月流如水,抑郁情懷積似煙。今日柏臺相望處,隔垣音響莫由宣。
詞源遠遠蜀江流,風韻瑯瑯舜廟球。擬策進歸中御府,文章傳過帶方州。未歸綸閣時稱滯,再換銅符政并優。嘆惜鐘王行草筆,卻隨諸吏寫毛頭。
源流同是子卿孫,公自多才我寡聞。謬見推稱丈人行,應緣舊熟秘書君。文章高絕誠難敵,聲氣相求久益勤。莫為歌詩能數瞇,圣朝終要頌華勛。
近年出處略相同,十載邅回我與公。杭婺鄰封遷謫后,湖濠繼踵縶維中。詩人囁囁常多難,儒者凄凄久諱窮。他日得歸江海去,相期來訪蒜山東。
傳語當年白侍郎
住行坐臥只尋常
須彌山子才翻卻
便是人天大法王
甘宦如飴亦有人,
未聞奔走病中身。
肯拋北牗三竿日,
遠趁東華十丈塵。
客去重關悲斷雁,
魂歸故國泣迷津。
誰云日遠長安近?
咫尺天門不可親。
舉宗南渡日,相恃得元戎。
譜系通江左,家聲愧洛中。
一抔埋寶劍,三錫負彤弓。
誰念轅門士,哀歌徹昊穹。
誰寫溪南景
幽深隔翠微
釣船沙際出
楊柳雨中稀
倚竹翻書坐
穿花載酒歸
故人渾不至
苔色滿林扉
聲如蛾唱更悠揚,
透縠穿紗喙許長。
莫倚傳呼工噬嚙,
須知十月有清霜。
江上逢君江上別
天涯從此判云泥
一聲長嘯吳山晚
兩岸黃鶯不住啼
夏至先紅惟黑葉
連朝頗恨玉盤空
因君飽食思甘蜜
珠玉為心報不窮
上客東吳彥,
芳樽脩竹林。
飛觴催染翰,
列炬耀華簪。
蕉葉暮陰合,
薇花秋序深。
清言藹群玉,
雅義重兼金。
十年詩酒幾東樓
別意應將此箑留
明到桐山揮手處
雁聲嘹嚦是新秋
龍沙駐蹕地,皇祖紀南征。草昧君臣定,壺漿父老迎。
平臨章貢水,遠視灌嬰城。今古雄圖在,低徊落照明。
山行終日少人煙,亂石砑?一徑穿。
九折羊腸盤雪嶺,半空鳥道插云巔。
每逢路轉石偏峭,突遇峰回崖更懸。
不歷世途危險處,那能平步上青天。
斜陽高樹掛晴虹,肅肅微涼雨氣中。一道鷺鷥花不斷,密香吹滿馬頭風。
詩腸搜苦怯茶甌,信手拈書卻枕頭。檐溜滴殘山院靜,碧花紅穗媚涼秋。
妄息寂自生
寂生知則現
知生寂自滅
了了唯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