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愛詩 白太傅
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誰謂辭翰器,乃是經(jīng)綸賢。
歘從浮艷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
清望逸內(nèi)署,直聲驚諫垣。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
忘形任詩酒,寄傲徧林泉。所望標文柄,所希持化權(quán)。
何期遇訾毀,中道多左遷。天下皆汲汲,樂天獨怡然。
天下皆悶悶,樂天獨舍旃。高吟辭兩掖,清嘯罷三川。
處世似孤鶴,遺榮同脫蟬。仕若不得志,可為龜鏡焉。
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誰謂辭翰器,乃是經(jīng)綸賢。
歘從浮艷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
清望逸內(nèi)署,直聲驚諫垣。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
忘形任詩酒,寄傲徧林泉。所望標文柄,所希持化權(quán)。
何期遇訾毀,中道多左遷。天下皆汲汲,樂天獨怡然。
天下皆悶悶,樂天獨舍旃。高吟辭兩掖,清嘯罷三川。
處世似孤鶴,遺榮同脫蟬。仕若不得志,可為龜鏡焉。
我喜愛白樂天,他的出眾才華是天生的。誰說他只是擅長詩文的人,其實他是有治國理政才能的賢才。他能從寫浮艷之詩,轉(zhuǎn)變?yōu)閯?chuàng)作典雅的誥命文章。他立身行事各方面都很完美,寫文章六藝皆通。他在宮廷內(nèi)署有清名,正直的名聲震驚諫官官署。他所諷刺的事情必有深意,所任職之處必有值得流傳之事。他不拘形跡,縱情詩酒,寄情于山林泉石之間。他期望能執(zhí)掌文壇權(quán)柄,希望能掌握教化大權(quán)。怎料遭遇詆毀,中途多次被貶官。天下人都急切追求名利,只有樂天悠然自得。天下人都煩悶不樂,只有樂天能舍棄名利。他高聲吟詩離開宮廷,清聲長嘯告別三川之地。他處世如同孤鶴般高潔,舍棄榮華如同蟬脫殼一樣灑脫。為官如果不得志,他的經(jīng)歷可作為借鑒。
逸才:出眾的才能。
辭翰器:擅長詩文的人。
經(jīng)綸賢:有治國理政才能的賢才。
歘(xū):忽然。
典誥篇:指典雅的誥命文章。
六藝:此處指各種學(xué)問和技能。
清望:清名。內(nèi)署:宮廷內(nèi)的官署。
諫垣:諫官官署。
訾(zǐ)毀:詆毀。
左遷:貶官。
汲汲:急切追求的樣子。
舍旃(zhān):舍棄。旃,助詞。
兩掖:指宮廷。
三川:地名。
龜鏡:借鑒。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處于政治斗爭較為復(fù)雜的時期,文人在仕途上容易遭遇挫折。詩人可能有感于白居易的經(jīng)歷,他雖有才華和治國之志,卻在官場中受到詆毀和排擠,但依然能保持豁達的心態(tài),因此創(chuàng)作此詩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敬仰。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白居易的才華、品德和處世態(tài)度。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比喻,生動展現(xiàn)白居易的形象。在文學(xué)史上,此詩體現(xiàn)了后人對白居易的高度評價,反映出白居易在當時及后世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為研究白居易的形象和影響提供了資料。
長樂疏鐘曙色催,千官扈蹕出蓬萊。香飄輦路鸞輿至,日射天袍雉扇開。九域車書同盛典,兩京詞賦屬雄才。從容得侍清閑宴,更捧南山萬壽杯。
天子宸游幸北京,從官誰是最知名。青鸞紫鳳隨行在,玉碗金盤出內(nèi)庭。芳草細承宮佩軟,飛花故落御衣輕。賡歌何限鄒枚匹,獨說相如賦有聲。
尋常學(xué)道說黃芽,萬水千山覓轉(zhuǎn)差。
有畛有園難下種,無根無腳自開花。
九三鼎內(nèi)烹如酪,六一爐中結(jié)似霞。
不日成丹應(yīng)換骨,飛升遙指玉皇家。
故山臨汝夢秋江,
況是蛩吟月到窗。
不住京華南蕩寺,
法身歸去問枯樁。
老我煙霞癖,多君湖海豪。
入門惟看竹,投轄且持螯。
為憶神君去,空憐野夢勞。
干旄何日返,重駐浚之郊。
頗怪秋頻雨,兼疑暑頓涼。
歲方祈有駜,夢豈誤無羊。
敢與朝廷議,唯觀宇宙康。
由來誇上瑞,不必頌芝房。
小窗寒意晚來嚴,瘦玉腰支半臂添。
睡思不堪將茗破,病懷偏覺與香嫌。
間和鏡影論心曲,只許爐熏著指尖。
正是撲簾風信緊,為誰輕立到瓊檐。
薰艾割蜜房,荷鋤掘吳朮。
誰烹彌明鼎,來薦維摩室。
厚味不臘毒,上藥能愈疾。
今夕風月佳,良會不可失。
纖纖夜雨滋芳徑。攜手花蔭相共。此際尋春珍重。露濕衣裳冷。
春巢落雁花鈴動。驚破五更殘夢。幾度香風吹送。簾外珍珠影。
征路看牛女,推篷薄醉時。
微風添水韻,新月弄秋姿。
不寐青山對,含情白鷺知。
玄暉多逸興,隱霧若為期。
憶醉君家倚翠屏。年年相喜鬢毛青。
誰知緩步從天下,猶許清彈此地聽。
揮羽扇,寫鵝經(jīng)。使星何似老人星。
幾時一試薰風手,今日桐陰又滿庭。
投贈曾聞賦衛(wèi)風,
蠻州種別干如銅。
了無香味傳書案,
濫竊烏欄正未公。
赤骨力地,有?無褲。
敢與海神,爭先斗富。
說大脫空,荷擔佛祖。
七八圓全,不成三五。
村歌社舞可憐生,引得兒孫弄泥土。
愁對青山調(diào)酒兵,
江天無定是陰晴。
誰人傳到陳琳檄,
不覺頭風已漸平。
侍御傳觀石田象,酷類先生貌清夐。石田翁生宣德世,歷見七朝迄宏正。
是時明祚日方中,年登人和無癘病。時平光岳倍鐘英,治久百物能永命。
覃精繢事老不厭,八十丹青筆猶勁。前承清秘后停云,文彩蘇臺遠輝映。
圖書沾被僮奴慧,亭館駢羅水竹凈。于今青史位逸民,流傳須眉堪起敬。
先生行義我能道,累葉高門襲華晟。起家科目解白衣,郎署雖卑奉朝請。
棲遲京洛避黃塵,獨把殘書伴孤檠。僻巷閑庭寂如水,壞墻丑石殊非靚。
但用文章自怡說,緒續(xù)方姚昔未竟。聲名雖闃有千秋,密友深譚推主盟。
蹤跡于翁兩不謀,意獨老壽相頡競。今過六十后方長,生平亦際乾隆盛。
先生一笑子不知,吾與此翁真季孟。人面相同心定異,散曠各抱丘園性。
翁蹈丘園我依隱,何當歸休理吳榜。前身儻竟石田翁,三百年來換名姓。
會從侍御更乞取,掃壁高張愈窺鏡。
遠影平如蓋,孤峰澹若云。
松楸遲日照,蘆葦帶風聞。
翠瀲一湖抱,青光三郡分。
忘機余已久,鷗鳥自成群。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