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禪人歸疏山
故山臨汝夢秋江,
況是蛩吟月到窗。
不住京華南蕩寺,
法身歸去問枯樁。
故山臨汝夢秋江,
況是蛩吟月到窗。
不住京華南蕩寺,
法身歸去問枯樁。
故鄉臨汝常常在秋夜的夢境里與秋江相連,更何況還有蟋蟀的吟唱和月光照進窗戶。你不在京城的南蕩寺停留,法身回歸去探尋那枯樁般的佛法真諦。
故山:故鄉,這里指臨汝。
臨汝:古地名。
蛩吟:蟋蟀的叫聲。
不?。翰煌A?。
南蕩寺:位于京城的寺廟。
法身:佛教語,指真如、佛性。
枯樁:比喻佛法的真諦,有超脫、寂靜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禪人在京城南蕩寺,可能因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佛法更深層次的探尋,決定回歸故鄉。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禪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佛法的追求。其特點是將思鄉之情與禪意融合,語言質樸卻富有深意,在禪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體現了當時禪文化的氛圍。
野市二三家,柴門傍水斜。溪童賣蒲筍,歸路不辭賒。
丹岸錦石映行舟,水碧沙明散旅愁。幾處刈禾依夕浦,誰家吹笛倚江樓。川回日暖猶含暑,山晚嵐昏始覺秋。久客歸心催落葉,榜歌乘月下中流。
驄馬金臺下,承恩報政歸。祖筵瓊作醴,仙佩繡為衣。水國荷香遠,關河樹色微。料應南去路,五月振霜威。
東風靜卷游絲長,桃花吹落流水香。美人照水芙蓉裳。蘭橈玉腕擊波去,欲來不來空斷腸。
乘槎披雪訪扶桑,幸會櫻林雅韻長。歸路依依頻返顧,秋山一半帶斜陽。
寺僻寂無人,山僧疑入定。隱隱煙樹中,飛出一聲磬。
狗監離宮承宴歡,掖庭通晚不回鑾。那能夜夜長門里,銀燭薰衣待漏殘。
曾簉蓬萊挹德風,日親儒保罄寅恭。學窮奧閫包賢圣,人仰英明肖祖宗。綵服近天仍樂孺,帝觴拜賜更從容。應劉壽語年年事,九萬香箋未闕供。
亭畔頻頻贈一枝,欲開猶似未開時。直愁秋氣催花早,莫怕吳王宮里知。
皇儀有煒,綵舁次升。沈沈邃殿,穆穆天廷。坤德罙隆,皇圖永寧。咨爾廷臣,攝齊以登。
嶺樹重重合,江流曲曲深。亂云時出沒,寒月夜浮沉。飛鳥爭深港,游魚度密林。黑龍渾不起,時復抱珠吟。
兩袖翩翩拂舜風,又辭丹陛向南雍。六經未了三年債,燈火還加五夜功。腳板昔曾期路遠,眼頭今已覺天空。欲從南北花消息,都屬吾人一念中。
白舫湖中飲,青山座上看。日光浮浪出,湖色入簾寒。遠市煙初起,深林雨未乾。故人同勝賞,潦倒厭微官。
特借丹青寫二圖,二圖之意果何如。請君細看□□□,是亦□求無逸書。□民勿視作□□,勉力耕桑貴及時。上古□□猶畫像,老夫喜贈二篇詩。
坐聽街頭爆竹頻,故鄉風俗異鄉人。一年今夜情偏惡,萬事明朝跡已陳。灶巷掃除循祀典,州司奔走送門神。莫嫌夜雨添蕭瑟,也為炎荒洗瘴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