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士以幅素圖萬石巖見示
不須避世向桃源,自有巖中小洞天。
漱石枕流塵境外,巢云臥月玉峰前。
髙懷肯顧三千石,福地真同十九泉。
小隱羨君誠得計,我方憂惴老江邊。
不須避世向桃源,自有巖中小洞天。
漱石枕流塵境外,巢云臥月玉峰前。
髙懷肯顧三千石,福地真同十九泉。
小隱羨君誠得計,我方憂惴老江邊。
不必到桃花源去避世,這萬石巖中自有小洞天。在這塵世外以石漱口、以溪流為枕,在玉峰前與云為巢、伴月而臥。高尚的情懷怎會看重那三千石的俸祿,這福地真如同十九泉般美好。羨慕你能明智地選擇在此隱居,而我卻憂愁惶恐地在江邊漸漸老去。
桃源:桃花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代指避世隱居之地。
漱石枕流:舊時指隱居生活。
三千石:漢代官秩,后泛指高官厚祿。
十九泉: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地一處有名的泉水,這里借指美好的地方。
小隱:指隱居山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讓詩人感到憂慮的狀況,而王周士選擇隱居萬石巖,詩人看到其描繪的萬石巖圖后有感而發。詩人或許仕途不順或生活不如意,從而對王周士的隱居生活心生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自身的憂愁。其特點是通過描繪萬石巖的美好隱居環境,與自己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在文學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心境下的情感表達。
赤帝傳后裔,卓然抱英姿。易水一千里,流風爭賢之。
杰士不世合,遼海來棲遲。炊冰蘇白草,八十形離奇。
霜雪照髯鬢,與我深相知。瞥見蘭閨彥,娟娟娥雙眉。
東鄰居魯叟,朱門稱碩耆。膝下挺鳳羽,丱角春游嬉。
藜杖日往復,交好結門楣。兩姓屋不遠,蘚垣間苔畦。
雖無百輛從,奩媵傾老貲。揭簾動脂粉,香風東西吹。
余窘愧莫贈,搖膝抽秘思。白雪映彤管,欣得鴛鴦詩。
五色散毛羽,關關歡水湄。唼喋浮中流,清波蕩參差。
窈窕芙蓉浦,比翼沖煙飛。岸上瓊瑤樹,生結連理枝。
芳根出澗底,秀木依墻東。莫顧一時好,當觀三世空。
論堅莫如松,言脆莫如蔥。堅脆卒同盡,無盡無如翁。
百感填胸,千端交集,淚眼盈盈。處危崖欹樹,謀存完卵,弱弓微繳,強護孤城。心力俱疲,驚魂幾斷,為問重泉知未曾。憑誰報,只孤忠蘇武,臥雪餐冰。
笙歌此日閑庭,對燭影爐煙怕不經。任春嬌妙技,翻潤蝶翅,王喬仙譜,脆炙鵝笙。笑語空喧,歡容莫睹,未若當年菽水承。歌須止,有中山在座,涕淚橫生。
黃金花朵照冠裳,開正當時近橘陽。
阿閣秋高通御氣,掖垣風細和天香。
自同葵藿常傾日,肯讓梅花不畏霜。
歡賞誰如今日樂,君王許醉紫霞觴。
當年曾見虎頭真,長短濃纖各有神。只怪安仁描不似,為他豐骨異時人。
牙光絹上白波重,骨肉調勻粉墨濃。若要識他春月柳,還須雪里看王恭。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
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
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
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秋風信早,有晚蟬細柳,夕陽煙杪。忽唱將離,算程燕楚關河杳。緣誰絲鬢紅塵道,戍笳起、塞鴻凄草。瞬搏沙、只影天涯,剩別腸輪繞。
如飲醇醪絕倒,記零露曉窗,夜涼亭沼。半載萍依,東軒風月開愁抱。年華暗換心如搗,猛棖觸、襟期蓬島。待重來、卻話巴山,春漫老。
松根坐穩逢元日,云外詩來寄此翁。
入眼辛盤春意綠,多情蜜炬曉光紅。
兒孫拜舞歡聲洽,節物暄妍往日同。
卻憶少年觴柏酒,觥船到手吸長虹。
老僧說法本多門,一石峨然萬象奔。卻似息媯歸楚日,開盡桃花總不言。
何事平疇見應真,似嗔饒舌走江津。若將移入生公座,應說點頭予后身。
湖水清,湖月明,長虹耿耿從中橫。下有十八洞天在,牟尼一串光晶瑩。
底事天公弄狡獪,明珠十斛波心傾。瓊樓玉宇紛無數,三千世界琉璃成。天開異境誰消受,歷劫共仰詩人名。
詩人小筑煙霞窟,珊珊別具神仙骨。個中意味誰解得,為愛湖光兼愛月。君不見,百東坡,三李白,詩人化境何活潑。余生素有耽詩癡,瓣香擬向崇祠謁。
淯城趨府日,召堰聽歌來。
出牧千年后,稱詩七子才。
白云留下榻,銀燭照銜杯。
談笑能忘夜,更闌一騎回。
青天白日一聲雷,
撒手懸崖了圣胎。
有眼如盲光爍爍,
無繩似縛笑咍咍。
黃金殿下千株柳,
碧玉堂前萬樹梅。
辜負鴛幃人寂寞,
秦樓宴罷盍歸來。
磬折春波吹婢魚,
粉塘煙竹迥蕭疏。
此中堪注水經無。
蘭語脆疑鶯谷近,
柳情慵覺燕簾孤。
晚風休減玉肌膚。
浣花書舍一儒生,太白齊驅海內驚。
稷契自期匡北闕,唐虞難再痛東京。
雄心射斗凌千古,健筆如刀破百城。
夭矯屈盤同檜柏,千年化作老龍精。
隔竹通暉月自妍,樽前寶炬不須然。
毫飛閣上千林濕,句落云間萬井傳。
佳節敢辭通夕醉,宿酲還傍小窗眠。
鬢邊黃菊應相笑,白發較多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