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倅寄荔支
色味芬芳壓眾包,誰將橘頌入離騷。
非緣人力栽培至,自是天資品格髙。
璀璨萬星真偉觀,崩騰百馬亦良勞。
南來坐享吾何幸,更把蘇禪與醉逃。
色味芬芳壓眾包,誰將橘頌入離騷。
非緣人力栽培至,自是天資品格髙。
璀璨萬星真偉觀,崩騰百馬亦良勞。
南來坐享吾何幸,更把蘇禪與醉逃。
荔枝色澤和味道芬芳,遠超其他水果。誰能把對它的贊美像《橘頌》一樣寫入《離騷》呢。它并非靠人力精心栽培,而是天生就品格高尚。那滿樹荔枝如璀璨繁星,真是壯觀;為了運送它,人馬奔波也十分辛勞。我有幸能在南方坐享這美味,還能借蘇軾的禪意來逃避醉酒的煩惱。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劉倅:姓劉的副職官員。倅,副職。
眾包:指其他水果。
橘頌:《楚辭》中的一篇,屈原贊美橘樹。
天資:天生的資質。
崩騰百馬:形容運送荔枝時人馬奔波的情景。
蘇禪:蘇軾的禪學思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南方,恰逢荔枝成熟時節,友人劉倅寄來荔枝并寫詩,詩人便次韻回詩。從詩中可看出當時荔枝在人們生活中受重視,且運輸可能有一定規模,詩人處于相對閑適的狀態。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荔枝,突出其天生高貴的品格。特點是語言質樸,意象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荔枝的喜愛和相關生活場景。
玉塞抵長城,金徽暎高闕。
遙心萬余里,直望三邊月。
霜靜影逾懸,露晞光漸沒。
思君不可見,空嘆將焉歇。
神理今何在,斯人竟若斯。
顏淵徒有德,伯道且無兒。
白發今非老,青云數有奇。
誰言夕郎拜,翻向夜臺悲。
錦字相催鳥急飛,郎君暫脫老萊衣。
遙想雙眉待人畫,行看五馬送潮歸。
望夫山上花猶發,新婦江邊鶯未稀。
令秩和鳴真可羨,此行誰道負春輝。
水流過海稀,爾去換春衣。
淚向檳榔盡,身隨鴻雁歸。
草思晴后發,花怨雨中飛。
想到金陵渚,酣歌對落暉。
館娃宮中春已歸,闔閭城頭鶯已飛。
復見花開人又老,橫塘寂寂柳依依。
憶昔吳王在宮闕,館娃滿眼看花發。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聲夜怨江邊月。
古來人事亦猶今,莫厭清觴與綠琴。
獨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隳官就賓薦,時輩詎爭先。
盛業推儒行,高科獨少年。
迎秋見衰葉,余照逐鳴蟬。
舊里三峰下,開門古縣前。
多雨南宮夜,仙郎寓直時。
漏長丹鳳闕,秋冷白云司。
螢影侵堦亂,鴻聲出苑遲。
蕭條人吏散,小謝有新詩。
遷客投于越,臨江淚滿衣。
獨隨流水遠,轉覺故人稀。
萬木迎秋序,千峰駐晚暉。
行舟猶未已,惆悵暮潮歸。
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
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
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社里東城接,松阡北地開。
聞笳春色慘,執紼故人哀。
終日南山對,何時渭水回。
仁兄與恩舊,相望泣泉臺。
江臯盡日唯煙水,君向白田何日歸。
楚地蒹葭連海逈,隋朝楊柳映堤稀。
津樓故市無行客,山館荒城閉落暉。
若問行人與征戰,使君雙淚定霑衣。
久作涔陽令,丹墀忽再還。
凄涼辭澤國,離亂到鄉山。
北固灘聲滿,南徐草色閑。
知心從此別,相憶鬢毛斑。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
羈旅雖同白社游,詩書已作青云料。
蹇質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
長歌達者桮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征求盡。
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犂牛釣竿不復見,縣人邑吏來相邀。
遠路鳴蟬秋興發,華堂美酒離憂銷。
不知何日更攜手,應念茲晨去折腰。
趨陪禁掖鴈行隨,遷向江潭鶴發垂。
素浪遙疑八谿水,清楓忽似萬年枝。
嵩南春徧傷魂夢,壺口云深隔路岐。
共望漢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