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茍山人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
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
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你是東蒙山的游客,常在東蒙山畔往來。你如閑云般臥于嶧山之陽,登山游覽直至日觀峰。你年少時所作的詞賦都值得一聽,眉清目秀,風度清爽。你身上從未沾染名利,口中也不知世間的追名逐利之事。如今你歸山的心意十分堅決,毫不推辭地要告別世間眾多相識之人。等你回去見到萊蕪九十歲的老人,替我訴說分別后長久的思念。
東蒙:山名。
嶧陽:嶧山之南。
日觀:泰山日觀峰。
膻腥:比喻追逐名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而郭處士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與世俗形成鮮明對比,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同時也借郭處士傳達對茍山人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人郭處士歸山,并托其轉達對茍山人的思念。突出特點是塑造了郭處士不慕名利的形象,體現出詩人對這種生活態度的推崇。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重視和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雞聲喔喔天未明,大家盡說觀潮行。騎輿徒步相?遝,袨服靚裝街市盈。江頭日高潮未生,秋風獵獵笳鼓鳴。美人狎坐臨前楹,嬌歌婉轉調鳴箏。須臾歡呼笑相指,一線遙從海門起。潮頭崛起高于城,萬雷齊轟駭人耳。排山倒海天欲傾,回波激射奇態生。兩陣合戰兵力勍,戈甲晃晃秋空明。群兒弄水夸巧捷,撇旋蹙踏如浮萍。人言潮來信有時,我言潮來不可期。君不見胡馬營沙人有待,潮乎此時信何在。徒勞日后來不休,萬古莫洗錢唐羞。
古來天子重邊愁,秦筑長城瀚海頭。百二山河懸六鎮,報恩不敢說封侯。
閑步水南因水北,仍從山后復山前。日歸海底龍方覺,月到天心虎正眠。天外涵天心廣大,月中吐月性光明。夜來飛上昆崙頂,獨倚瓊樓嘯一聲。一旦秋風起洛濱,東歸聊復寄鱸莼。如今已在漁鄉住,宜與清朝作散人。水邊楊柳怯秋風,憶昨杏花相映紅。心地不隨時節變,始知天下有英雄。蘿衣裊裊帶涼風,人道秋空豈是空。白日不知天上事,眾星環拱紫微宮。七尺經霜翠竹竿,斬來石壁釣江湍。絲頭垂下驪龍口,掣得明珠似月寒。秋天尤覺曉天清,仰首看天俯首行。不但長歌聲似鶴,一身渾似鶴般輕。
經行鄭國舊山川,禾黍秋風駐馬看。煙樹幾灣流水在,荒城千載暮云閒。時門雨歇無龍斗,大隗山高只鳥還。借問當時賢相國,幾多遺愛在人間。
銀星釘稱衡,綠絲作稱紐。買人推向前,賣人推向后。不顧他心怨,唯言我好手。死去見閻王,背后插掃帚。
危樓百尺倚天開,粵國誰分重鎮來。萬里山光庾嶺合,千年海氣虎門回。北郊翠引呼鸞道,西浦平連朝漢臺。最喜登臨無限意,弦歌隱隱桑麻隈。
狐兔晚骎骎,秋郊草正深。呼鷹看俠少,喜獵見童心。聚飲收殘網,論功索賜金。官閒無薄祿,不愧伐檀吟。
萬頃滄波上下浮,天開奇勝即丹丘。三朝俎豆威儀在,異代勛名竹帛收。日上海門騰紫氣,風生洲渚散清秋。瞻依砥柱中流地,弭棹云房竟日留。
水鄉溪屈曲,蘆葦晚蕭蕭。歸雁沖殘雨,行舟趁落潮。新詩時易就,宿酒未全消。前路多村店,青旗映畫橋。
矍鑠猶能一據鞍,將軍雖老未甘閑。謬攜魚目投龍頷,正類蒹葭倚玉山。詞力倒傾江漢底,光芒今射斗牛間。珠璣贈我應難久,卻恐風雷夜掣還。
日暮尋歸徑,峰高不見云。幾程山共水,一路月隨人。花影風前淡,溪聲雨后新。偶經梧葉下,清露墜紛紛。
商飆動秦淮,木落天雨霜。相見即相別,歸興何倉皇。謂言有慈母,星星在高堂。定省久已曠,手把連環將。晨興戒行李,趣上江上航。片帆入煙霧,指日過錢塘。天子急求賢,夢寐思才良。宸衷期上格,賚弼自彼蒼。旁求藉形像,精藝終難藏。行當應丹詔,載筆趨明光。
當年高遁草廬中,誰識先生是臥龍。昭烈特勤三顧禮,南夷頓服七擒功。祇緣佐漢心逾切,竟使吞吳恨莫窮。今拜遺容千載下,不堪吟望永安宮。
衰病侵尋雪滿顛,慳囊不仗買山錢。齏鹽蔬食無兼味,風雨茅茨只數椽。孤陋豈能諧世態,六藏聊復待天年。弟兄音問何由得,老眼時時望日邊。
秋盡千巖瘦,蕪枯一壑深。我行何所見,不見拒霜林。依約從來徑,蒼茫現在心。風云安可待,短句獨長吟。葉墮終無奈,禽飛漸不聞。入望唯去去,相對太紛紛。幽徑昨年客,斷崖深谷云。前峰嘆途遠,一笑鮑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