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序亦愛亭二首 其一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
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
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
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
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
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
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吟詩引發東閣般的雅興,安靜地在北窗下休憩入眠。狹小的地方仿佛生出明月,文章高深直入玄妙之境。回頭看那些富貴人家的府邸,時光已到了巳辰之際。沒看到學生中有不成器的,歌舞鐘聲還隱隱可聞。
東閣:原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后泛指文人雅集之所。
迥:遠,這里有程度深之意。
甲乙第:指富貴人家的宅第。
巳辰:指時間。
門生莠:門生中不成器的人,莠,狗尾草,常用來比喻壞人。
歌鐘:指歌舞和鐘聲,代指熱鬧的景象。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確切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閑適生活中,看到周圍景象,有感于時光和自身境遇而創作,可能當時處于一個相對和平、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詩人的生活情趣和對世事的思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
齋樓之名散庵立,時哉時哉貴翔集。
訓行處仁要領會,德成勝非由所習。
眼高四海遠者遠,知效一官急者急。
工夫當思寸陰競,淵源不可短綆汲。
玉溪蓮幕哦詩聲,聲和水南松竹清。
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極則何能聽。
衡茅吹寒日惆悵,倚樓公子猶相訪。
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風翡翠蘭苕上。
幽居喜乍晴,閑步轉山麓。
塘坳過兩家,山嘴見一屋。
坡陀上平崗,窈窕入深谷。
時時看采桑,往往值播谷。
雞飛田婦呼,牛走牧兒逐。
路平豁呈露,地僻杳藏伏。
風物晚春時,但見青草木。
無為扣角歌,但賦采薇曲。
細雨初冬夜,溪山書院燈。
閑來四五輩,留飲兩三升。
久坐形神定,高談意氣增。
我歸眠蕙帳,誰信在家僧。
曉霧知猶冷,初陽覺更和。
午風吹不斷,夜氣暑還多。
簾檻翻黃蝶,燈窗撲白蛾。
晚春初夏際,蠶麥復如何。
鴈度南樓雪,寒聲裂紙窗。
身雖回五嶺,影亦落千江。
抱膝吟諸葛,全家隠老龐。
冥冥避矰繳,一往信難雙。
綠遍小池頭,胡床一日幽。
乍晴人意愜,欲暮鳥聲流。
只道躭閑趣,那知接勝游。
紅塵飛不到,城府亦山丘。
點點草際梅,橫斜風弄影。
秋老揫斂時,而復有此景。
天地欲回春,不礙霜露冷。
林逋亦癡人,有句不堪省。
秋晚靈芝寺,陰云闔復開。
荷枯半倚草,柏老徧生苔。
興到容吾賦,閑知與客來。
琴邊更三疊,莫放酒船回。
南風吹歸船,便欲老林下。
塵埃坐吳會,袞袞失晝夜。
因行山寺高,忽見此粲者。
長夏得襟期,樓居靜如畫。
他年共回首,一段好佳話。
誰知予懷深,萬事口不掛。
亭皋新雨沐,物物秋氣深。
著蕋木芙蓉,桂樹尤蕭森。
豈伊酒可嘗,而我詩未吟。
朅來六七輩,領會宜素衿。
塵瞇共一掃,風乎出云岑。
望望公超市,煙云滿眼過。
經時不相見,此地復如何。
物色真難識,情懷敢自多。
喜君詩在手,吟諷亦婆娑。
風凈綠陰合,山明清晝長。
缽單浮野潤,龕座閟幽香。
鳥哢集初夏,鶴飛迎夕陽。
離人何用飲,有客又成章。
云璈飲霞醞,時乘震初爻。
潛天與孔圣,靜俟乾坤交。
誰云星壇虛,可以共默朝。
我爾一片合,雅俗非淳澆。
御氣凌罡風,月暈意已消。
楚雨黃梅熟,卑枝易積陰。
山園三逕少,澗水一溝深。
蕭颯寒猶起,低回老亦侵。
尋詩為君和,絕唱有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