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寺
水輪依風負坤輿,百川東流同灌輸。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山初不濡。云根終古插江湖,狂瀾滔天隨卷舒。空神回標避突兀,海門排霄岌相扶。僧居蠔山迷向背,佛宇蜃氣成吹噓。昔游玄冬崖壑枯,洪濤濺雨吹裳裙。風來驚潮愁海若,溟漲跋浪翻鯨魚。羽淵咸池相蕩潏,月阿日窟漂方隅。此身浮漚一緣聚,四大濕相彌空虛。針鋒懸持妙喜住,蚊睫坐睨焦螟居。山中老禪眼於菟,香飯遺化分雕胡。重淵垂涎舞蛟首,方丈宴寢凝熏爐。夜寒月黑照濁水,乞取壞衲摩尼珠。
水輪依風負坤輿,百川東流同灌輸。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山初不濡。云根終古插江湖,狂瀾滔天隨卷舒。空神回標避突兀,海門排霄岌相扶。僧居蠔山迷向背,佛宇蜃氣成吹噓。昔游玄冬崖壑枯,洪濤濺雨吹裳裙。風來驚潮愁海若,溟漲跋浪翻鯨魚。羽淵咸池相蕩潏,月阿日窟漂方隅。此身浮漚一緣聚,四大濕相彌空虛。針鋒懸持妙喜住,蚊睫坐睨焦螟居。山中老禪眼於菟,香飯遺化分雕胡。重淵垂涎舞蛟首,方丈宴寢凝熏爐。夜寒月黑照濁水,乞取壞衲摩尼珠。
水勢如輪依風轉動,承載著大地,百川向東流共同灌注。廣闊的陂澤像掀起頭巾般莽然收納,沃焦山卻始終不被水沾濕。山石亙古插入江湖,狂瀾滔天隨其起伏。空闊的神靈回標避開突兀的山巖,海門高入云霄相互扶持。僧人居所隱于牡蠣堆積的山中難辨方向,佛殿在蜃氣中若有若無。昔日冬日游覽時崖壑枯干,洪濤濺雨打濕衣裳。風吹驚潮令海神發愁,溟海漲潮鯨魚翻浪。羽淵與咸池相互激蕩,日月出沒之處漂浮著大地角落。此身如水泡般因緣聚合,地水火風四大濕相彌漫空虛。如針鋒懸持般安住妙喜世界,在蚊睫上俯瞰焦螟的居所。山中老禪眼神如虎,以香飯分贈菰米。深淵中蛟龍垂涎起舞,方丈室內熏爐凝香。夜寒月黑映照濁水,求取破衲中的摩尼寶珠。
坤輿:指大地,《周易·說卦》:'坤為地,為大輿。'
沃焦:古代傳說中吸收百川的山,《列子·湯問》載其“高萬仞,方七百里,水灌之而不已”。
云根:山石,因云起石間,故稱。
海門:江海交匯處,此處指焦山附近江峽。
蠔山:牡蠣堆積的山,焦山多牡蠣,故云。
蜃氣:海市蜃樓,光線折射形成的虛幻景象。
海若:傳說中的海神,《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四大: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構成身體的元素。
針鋒懸持:喻禪定之境,如針鋒懸物,形容專注不動。
蚊睫:《晏子春秋》載蚊睫可容焦螟,極言微小,此處喻禪修中對細微的洞察。
於菟(wūtú):虎的別稱。
雕胡:菰米,古代谷物,此處指僧人的素齋。
摩尼珠:佛教中的寶珠,喻佛性或智慧。
焦山為長江中孤島,以焦山寺聞名。此詩或為詩人冬日游覽焦山時所作,結合焦山‘中流砥柱’的地理特征與山寺禪修氛圍,融入神話想象與佛理思考,當與詩人探訪古剎、體悟禪機的經歷相關。
全詩以焦山寺為中心,先寫山水奇景,后入禪意感悟,將自然壯景與佛理哲思熔于一爐。既展現了焦山‘江天一覽’的地理特色,又通過神話與佛教意象深化主題,體現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思考,語言瑰麗,意境宏闊,是山水與禪意結合的佳作。
驚殘曉夢語啾啾,頻喚移篙看石頭。已過徐州元不覺,依前不得上黃樓。
舉著空宗便道無,如盲說象太模糊。請君自對秦宮鏡,兩道眉毛歷歷孤。
為問堂前石,何年別太湖?春風神不王,夜月影長孤。不中明堂柱,空馀艮岳圖。頗思嘉種木,歲晚與相扶。
淅米劍頭炊。枵腹雷鳴出險詩。詩客眼高輕視鶴,如雞。終是雞群有等威。供飼不如期。柰此瓶儲告盡時。也勝劈琴饞俗子,充饑。窮餓相從更怨誰。
惠遠過溪應送陸,玉川入寺不逢曦。夕陽半嶺鴉棲樹,拄杖尋山步步遲。
冷落殘箏十指疏,良人遠戍近何如。樓頭數盡南飛雁,不見遼陽一字書。
君顏猶少年,我發不勝幘。百歲壘一丘,主翁驚是客。
山樓主客百重歡,紅袖銀燈夜未闌。諸老熱腸吾自醉,不須借酒禦春寒。
君不見赤松宮前赤松色,夭矯輪囷際天碧。霜皮不減三萬株,鐵干寧論二千尺。初平騎羊去不回,藥爐丹灶空崔嵬。山中白石亂無數,何人叱咤飛風雷。君不見東陽盧君大奇絕,前身曾受長生訣。往來三洞躡明霞,嘯傲雙溪弄明月。朅來欲作人間游,蒼生六合攢眉頭。帝傍玉女不敢留,飛行獨下昆崙丘。挾書卻走明光殿,躍馬天街誰不羨。柳色陰濃彭澤車,桃花錦簇河陽縣。一朝鳴佩趨南宮,爐香畫省追夔龍。退食羞為素餐士,愿將直筆回宸聰。五夜排云叩閶闔,凜凜孤誠照丹闕。丘埴寧增泰山峻,微絲愿補袞衣缺。九關?窱環蒼龍,燕臺白晝飛長虹。曳裾止輦亦臣職,拂衣神武來秋風。衡門卻返東陽舊,落落松陰浮遠岫。已見聲名重斗山,更欲棲遲終宇宙。名山咫尺黃初平,石羊成陣來相迎。天王明圣臣愿足,富貴浮云何足論。盧君盧君真丈夫,直節祗今天下無,從我且酌黃公壚。漫學三閭賦沅水,肯令董相淹江都。一朝當寧思良弼,飛詔東山起安石。會教霖雨遍遐荒,取次天門生八翼。赤松之宮君暫居,高吟抱膝聊吾廬。三洞寧為長往客,九重行問治安書。
公子樓居剩得春,四時花氣敵濃薰。書聲高下聞長日,舞袖婆娑拂彩云。蛺蝶新圖開雁爪,狻猊古鼎隔龍紋。近來每愛東風賞,折簡常邀越鄂君。
人間何處看真色,午夜天心月滿時。無限凡夫空肉眼,凝眸決眥望西施。
半身蒼蘚雪槎枒,直到頂頭才數花。看盡玉林山上下,還須渠是當行家。
赤骨蕭然巳露形,更堪橐蓋逐狐精。年來賭去千金駮,但任跛驢三腳行。
為問堂前石,何無藤蔓纏?金蓮疑可致,紫菊若為妍。舊夢遺波浪,閒情閱歲年。祇緣相識久,親為濯清泉。
高論聽懸河。先知新詩問老坡。手冷不甘寒氣早,誰呵。更被黃花笑鬢皤。風竹亂婆娑。老我衰顏藉酒酡。佳節重逢真可賞,賡歌。陶令壺觴旨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