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迥與眾流異,
發源高更孤。
下山猶直在,
到海得清無。
勢鬭蛟龍惡,
聲吹雨雹麤。
晚來云一色,
詩句自成圖。
迥與眾流異,
發源高更孤。
下山猶直在,
到海得清無。
勢鬭蛟龍惡,
聲吹雨雹麤。
晚來云一色,
詩句自成圖。
瀑布遠遠不同于其他水流,它的源頭更高更顯孤絕。從山上奔涌而下時依然保持直瀉的態勢,匯入大海后是否還能保持清澈?其氣勢比蛟龍相斗更猛烈,聲音如同風雨冰雹般粗重。傍晚時分,瀑布與云層融為一體,這詩句本身就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圖畫。
迥(jiǒng):遠,差別大。
孤:獨特,孤立不群。
猶:仍然。
鬭(dòu):同“斗”,爭斗。
麤(cū):同“粗”,粗重。
一色:顏色一致,融合為一。
此詩應為詩人游覽山水時所作。通過觀察瀑布的獨特形態與磅礴氣勢,結合個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即興創作以記錄所見所感,具體創作時間與地點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遍歷山川、寄情自然時期的作品。
全詩緊扣“瀑布”主題,從源頭、形態、氣勢、聲音到傍晚景象逐層展開,突出其“異”與“壯”的特點,語言生動形象,畫面感極強,是一首典型的詠物寫景佳作,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膩觀察與藝術概括能力。
帝臺凌紫霧,仙鳳下丹霄。
層巢依綺閣,清歌入洞簫。
逸彩桐[間]艷,浮聲竹外嬌。
自欣棲大廈,率儛為聞韶。
父母生男女,沒娑可憐許。
逢著好飲食,紙里將來與。
心恒意不忘,入家覓男女。
養大長成人,角睛難共語。
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
好住四合舍,殷勤堂上妻。無常煞鬼至,火急被追[催](摧)。
露頭赤腳走,不容得著鞋。向前任料理,難見卻回來。
有意造一佛,為設百人齋。無情任改嫁,資產聽將陪。
吾在惜不用,死后他人財。憶[想](相)生平日,悔不唱《三臺》。
玄亮吐清氣,神響徹幽籠(一作“聾”)。
登臺發春詠,高興避希(一作“希避”)蹤。
乘虛感靈覺,魚(一作“漁”)山振思童。
摹寫天歌梵,冀布法音同。
哀婉(一作“忘高”)故不下,飄(一作“飖”)飏數仞中。
比丘歌聲唄,人畜振心鐘。
斯由暢玄句,即感鴈游空。
神朝(一作“期”)發筌悟,豁爾自靈通。
(見同書同卷《唄贊部》。注一作者,為《法苑珠林》卷五十《唄贊篇·音樂部》之異文。)
逍遙著述顯虛無,
不出身田指道軀。
內秘分為上中下,
尋蹤盡道得玄珠。
(按:《崇文總目》卷四著錄《玄珠歌》一卷,不題撰人。《通志·藝文略》署通玄先生。)
戍樓西北望皇閽,日暖桃緋京國春。
公子踏青陪御輦,官民結彩慶姻門。
上林花木胭脂媚,邊境桑蔴戟劍屯。
乳燕東風相對語,老親上冢孰溫存。
采茶喜鉆新榆火,修禊爭驅舊虜氛。
盡醉韶華三月暮,誰聞更鼓二更巡。
索須得好婦,自到更須求。
面似三拳作,心知一代休。
遮莫你崔盧,遮(鄭)莫你[鄭](彭城)劉。
若無主物子(項校“主子物”),誰家死骨頭。
(帝即高宗皇帝李治 皇太子即章懷太子李賢 霍王元軌 高祖第十四子,封霍王,垂拱四年卒 相王輪即睿宗皇帝李旦 戴至德 相州安陽人,歷官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轉戶部尚書,遷尚書右仆射。儀鳳四年卒 來恒 揚州江都人,上元中官至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薛元超)
屏欲除奢政返淳。(帝)
叨恩監守戀晨昏。(皇太子)
圣德無為同混元。(霍王元軌)
長歡膝下鎮承恩。(相王輪)
天皇萬福振長源。(右仆射戴至德)
策蹇叨榮青瑣門。(黃門侍郎來[恒]〖嘗〗)
鹓池濫職奉王言。(中書侍郎薛元超)
(《冊府元龜》卷一一○《帝王部·宴享二》)
(按:《冊府元龜》又云:“自余群臣,以次繼作。”知所錄尚未完。《全唐詩》卷二據《玉海》僅錄存高宗一句,余皆失收。)
身如圈里羊,命報恰(一作“憐“)相當。
羊即披毛走,人著好衣裳。
脫衣(一作“卻”)赤體立,刑(一作“則”)役不如羊。
羊即日日死,人還日日亡。
從頭捉將去,還同肥好羊。
羊(一作“人”)即辛苦死,人去無破傷。
命絕逐他走,魂魄歷他鄉。
有錢多造福,吃著好衣裳。
愚人廣造罪,志(張改作“智”)者好思量。
六賊俱為患,心賊最為災。
東西好游浪,南北事同(張改作“周”)回。
疾姡終難卻,慳貪去即來。
自非通達者,迷性若為開。
請看漢武帝,請看秦始皇。
年年合[仙](山)藥,處處求[醫](鑿)方。
結構千秋殿,經營萬壽堂。
百年有一倒,自去遣誰當。
曉泊錢塘渚,開簾遠望通。
海云張野暗,山火徹江紅。
客淚常思北,邊愁欲盡東。
從來夢兄弟,未似昨宵中。(同前七五八頁)。
椒涂香氣溢,芝封璽文生。
色逐梨陽紫,名隨蜀道清。
一丸封漢塞,數斗濁秦涇。
不分(一作“曉”)高樓妾,特況別離情。
凡夫真可念,未達宿因緣。
漫將愁自縛,浪捉寸心懸。
任生不得生,求眠不得眠。
情中常切切,燋燋度百年。
寒猿號嶺表,添我哭聲哀。
萬浦驅潮至,愁連撥不開。
二州諸父老,百里載牲來。
竅竁成堆玉,坊戎未砌階。
菜蕪間半徑,金石耀雙臺。
感愴千秋恨,期消四境埃。
陰扶祈大母,顯相賴殊才。
獸舞梁山下,龍眠潮海涯。
三杯酬地杰,一杖陟山回。
環拜諸公罷,拈香奠晚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