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廬山簡寂觀三首 其一
廬山覺未老,儼然舊風姿。
樹石亦仙骨,逢春更華滋。
爪分煙翠層,千丈垂白霓。
貪看讓爭席,舍者爾為誰。
廬山覺未老,儼然舊風姿。
樹石亦仙骨,逢春更華滋。
爪分煙翠層,千丈垂白霓。
貪看讓爭席,舍者爾為誰。
廬山仿佛未曾老去,依舊是往昔那副莊重的姿態。樹木和石頭都透著超凡脫俗的氣質,到了春天愈發繁茂潤澤。山峰如爪分開煙靄翠色,千丈瀑布好似白色霓虹垂掛。我只顧貪婪地觀賞,忘了與人爭席,那舍棄塵世的人會是誰呢?
儼然: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
華滋:草木茂盛、潤澤。
爪分:形容山峰像爪子一樣分開。
白霓:這里指瀑布,因其色白如霓。
爭席:典出《莊子·雜篇·寓言》,指與人爭座位,后用來比喻與人相處,不分彼此。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游覽廬山簡寂觀,被廬山的景色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對塵世生活有所厭倦,渴望在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廬山景色,突出其超凡脫俗的特點。以景寄情,表達對自然和超脫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和獨特表達。
高臺翳榛棘,荷鍤岡路開。
振衣陟云端,朗然豁秋懷。
言念半死樹,類我晚節乖。
風雷劈半腹,葉落禽不棲。
幸不為薪槱,燒之化塵泥。
謂可材為琴,于調恐不諧。
醉抱作此感,暝色南北迷。
下山不可急,小僮扶我回。
對奕不如觀,觀不如聽聲。
獨坐無來客,小軒秋雨晴。
思之有百憂,不思了無情。
萬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輕。
默數前死者,愧茲今獨生。
殘雪西郊路,依稀已似春。初程何必遠,相識況如親。
久遠交宜淡,沉綿飲戒醇。故辭情話友,擬便穩眠身。
販旅駢荒店,蠻音酗近鄰。霰穿疏瓦亂,風掠破巾頻。
倦馬噴醒嚏,頑雞絕凍呻。謾夸為客慣,卻憶在家貧。
老嫗言堪取,諸奴意勿嗔。近來軍過后,少有早行人。
十年兵甲夢,投老卸戎裝。
有藥醫詩病,無花惱夢香。
書明螢度幾,簟冷竹遮床。
屬與公攜酒,蹉跎換歲陽。
中原自古多豪杰,晉國尤多賢大夫。
學問斷無虛議論,功名須有大規模。
臂間弓矢真良將,舌底詩書笑腐儒。
自恨兩賢相識晚,不妨杯酒恣歌呼。
元君吳老皆升真,民懷被德為斯亭。
和煙芳草連天碧,笑日仙花滿樹春。
前后古陰迎蓊鬰,遠近瑯玕森玉立。
祥風靜定不見寒,鳳尾婆娑暄暖日。
怱怱社燕時,此況豈前知。
道左家書斷,春蒸客舍卑。
醉成難治病,悶賦不工詩。
塊臥聽風雨,吾兒亦見思。
彭門不記舊樓黃,吟社參寥未肯忘。
更著雪添雙短鬢,早驚秋隔兩重陽。
遙知剩種旃檀樹,便擬同焚艾納香。
勉為龜蚨驅兔穎,愧無雄健亢三長。
胡床正面紫陽山,凈掃晴階掩夜關。
金氣漸寒風露下,冰輪欲滿斗牛間。
衰懷突兀來千感,暮齒逍遙保一閑。
天役萬形仍自役,何為西墮又東還。
張侯詩思涌如泉,吟榻橫陳翠麓巔。
十雨五風今樂國,千村萬落幾人煙。
賞心眺覽知何算,轉首音塵竟弗傳。
句勒口碑天共遠,不虛佳月佐觥船。
息擔秋云季,扶犁夏欲中。
園林初畏日,里巷只雌風。
餠粥慳鱐脯,醯鹽劣韭蔥。
藕絲冰水舊,誰識少陵翁。
賦詩學淵明,詩固未易及。
飲酒慕淵明,酒復罕所得。
荒涼數畝園,卜筑未成宅。
此或類陶家,秋菊亦可摘。
古稱士希賢,將無肖厥德。
如我于柴桑,往往似其跡。
儲粟既以缾,子尤不勝責。
有時醉欲吟,坌集索逋客。
正氣沖融自一家,宦情儒墨共根芽。
身因世故歸民社,道為時謀重圣涯。
千古寒光流夜月,滿天余彩漾晴霞。
殷勤瞻拜諸公側,送盡長林幾晚鴉。
石室無來客,閑云伴晚眠。
夢添身外事,發減鏡中年。
小雨溪平路,牛衣業在田。
劍星橫照膽,歸意未應全。
十五游方今五十,骎骎白盡少年頭。
看來造物真兒戲,憶著平生冷汗流。
宇宙何須三兔窟,山川總是一菟裘。
眼前不見江湖處,終是相忘欠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