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之十首次詩 其一
十五游方今五十,骎骎白盡少年頭。
看來造物真兒戲,憶著平生冷汗流。
宇宙何須三兔窟,山川總是一菟裘。
眼前不見江湖處,終是相忘欠白鷗。
十五游方今五十,骎骎白盡少年頭。
看來造物真兒戲,憶著平生冷汗流。
宇宙何須三兔窟,山川總是一菟裘。
眼前不見江湖處,終是相忘欠白鷗。
十五歲外出游歷四方如今已五十歲,歲月匆匆年少青絲早已變白。看來上天造物真是如同兒戲,回憶起平生經歷不禁冷汗直流。在這宇宙中不必像兔子那樣營求多處安身之所,山川大地本就是一處可以養老的地方。眼前看不到江湖的所在,終究還是少了像白鷗那樣相忘于江湖的自在。
骎骎(qīn qīn):馬跑得很快的樣子,比喻時間過得快。
三兔窟:即狡兔三窟,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菟裘(tù qiú):原指地名,后泛指退隱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五十歲回顧自己十五歲開始的游歷生涯,歷經歲月滄桑,對人生有了深刻感悟,或許當時處于一種對現狀有所不滿,渴望歸隱自由生活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人生,反思命運,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深沉,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個體對人生的思考。
絕品知君尚未嘗,三山絳帳喜相將。冷官豈是淹賢地,尤物聊觀十八娘。
茆堂客去山逾靜,花徑云開水自流。昌歜石邊靈節長,伏苓松下暗絲浮。仙人時見騎黃鶴,野老長眠傍白鷗。懶向參同問玄圃,應知閒處即丹丘。
作吏平江已六秋,撫心民事未全酬。閑來且看兒童樂,興至還同父老游。紅葉乘風驚落帽,黃花借酒可添籌。羨君作賦稱通彥,憑眺高山任水流。
久洽煙霞賞,風花入討論。龍聲騰海外,徙倚獨開樽。
浪跡人間幾十霜,茫茫苦海仗慈航。難將墨綬為仙吏,卻望紅云隔玉皇。島凈輕風含細柳,波恬旭日映扶桑。但看圣化同天遠,不厭塵中歲月長。
燈影幢幢草色萋,短墻一半舊湖堤。雄心日暮應消盡,檻外空聞謝豹啼。
攀枝投石笑群兒,活剝生吞不待時。時過更愁零落盡,中間消息幾人知。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寧愁衣褐無。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相思荏苒,春發一支秋暗剪。差剩眉頭,皺里微嗔不肯休。君應念我,怕被無情吹朵朵。半閉心窗,未必前盟真兩忘。
云態看來變,檐陰坐次移。一蟬吟未了,雙鳥去何之。薄宦槐安夢,浮名劍首炊。安心元有法,遣興可無詩。
南海珠池貢已稀,西川又罷錦文機。朝來御服三經浣,賤妾寧希曳地衣。
羅浮禽五色,絳羽是君王。偶厭三珠樹,翩翩下大荒。經年不飲啄,萬里空煙霜。有友芝田畔,相思殊未央。
此物等為芻狗草,此飛等是土龍泥。東風自古西吹去,不是吹儂合向西。
慣分符竹理疲民,來往賢星又兩春。語到江山端有助,化行風俗自還淳。我知既去思何武,人嘆無從借寇恂。別酒徑須拚一醉,他時良會恐無因。千里歡謠處處同,使君遺愛信無窮。不容昏墊為民患,解轉兇荒作歲豐。治行好書循吏傳,清聲無愧古人風。九重想已知名久,看即黃麻出禁中。
桃李春風山谷酒,河陽桃李更春風。風流建水翁承贊,樽酒論文千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