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中夏雨寒
五年胡騎穢中原,四月江南尚薄寒。
入昴誰能移太白,來朝我亦見呼韓。
灌壇風雨行將戢,陋巷簞瓢且自寬。
紅日再中天地正,泥涂不辱漢衣冠。
五年胡騎穢中原,四月江南尚薄寒。
入昴誰能移太白,來朝我亦見呼韓。
灌壇風雨行將戢,陋巷簞瓢且自寬。
紅日再中天地正,泥涂不辱漢衣冠。
五年來胡人的騎兵使中原大地蒙羞,四月的江南依舊帶著些許寒意。有誰能像古人那樣讓太白星移位,我也希望能見到像呼韓邪單于那樣的歸降者。灌壇的風雨即將停止,我且在陋巷中安于貧困自我寬慰。紅日再次高懸中天,天地恢復正道,我這身在泥涂也不會辱沒漢家衣冠。
胡騎:指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
穢:玷污,使受污。
入昴誰能移太白:“入昴”“移太白”有典故,昴宿在古代被認為與胡星有關,太白星主兵事,這里表示希望有人能扭轉戰局。
呼韓:指呼韓邪單于,西漢時匈奴單于,曾歸漢稱臣。
灌壇風雨:傳說太公為灌壇令,文王夢見婦人當道夜哭,說自己是泰山神之女,嫁為東海婦,因灌壇令有德,自己不敢過,文王次日即拜太公為大司馬。這里指戰亂即將平息。
陋巷簞瓢:出自《論語》,形容生活貧困。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外敵入侵、中原淪陷的時期。詩人目睹胡人騎兵踐踏中原大地,社會動蕩不安,在這種背景下,詩人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局勢的憂慮和對國家恢復正道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正義終將到來的信念。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文人的愛國情懷和精神追求。
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饑。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
其友名子輿,忽然憂且思。搴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
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疑。好事漆園吏,書之存雄詞。
千年事已遠,二字情可推。我讀此篇日,正當寒雪時。
吾身固已困,吾友復何為。薄粥不足裹,深泥諒難馳。
曾無子輿事,空賦子桑詩。
知音者誠希,
念子不能別。
行行天未曉,
攜酒踏明月。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
翠莖紅蕊天力與,霜刀翦汝天女勞。
何事低頭學桃李。
嬌癡婢子無靈性,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誰。
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況當營都邑,杞梓用不疑。
張侯嵩高來,面有熊豹姿。開口論利害,劍鋒白差差。
恨無一尺捶,為國苔羌夷。詣闕三上書,臣非黃冠師。
臣有膽與氣,不忍死茅茨。又不媚笑語,不能伴兒嬉。
乃著道士服,眾人莫臣知。臣有平賊策,狂童不難治。
其言簡且要,陛下幸聽之。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遺。
或是章奏繁,裁擇未及斯。寧當不俟報,歸袖風披披。
答我事不爾,吾親屬吾思。昨宵夢倚門,手取連環持。
今日有書至,又言歸何時。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
嶺北梁可構,寒魚下清伊。既非公家用,且復還其私。
從容進退間,無一不合宜。時有利不利,雖賢欲奚為。
但當勵前操,富貴非公誰。
我衣之華兮,我佩之光。
陸君之去兮,誰與翱翔。
斂此大惠兮,施于一州。
今其去矣,胡不為留。
我作此詩,歌于遠道。
無疾其驅,天子有詔。
相公倦臺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華,校讎天祿閣。
壽觴佳節過,歸騎春衫薄。
鳥哢正交加,楊花共紛泊。
親交誰不羨,去去翔寥廓。
偶上城南土骨堆,
共傾春酒三五杯。
為逢桃樹相料理,
不覺中丞喝道來。
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
沖天鵬翅闊,報國劍铓寒。
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
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黃昏苦寒歌,夜半不能休。
豈不有陽春,節歲聿其周,
填窗塞戶慎勿出,暄風暖景明年日。
孟郊死葬北邙山,
從此風云得暫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
更生賈島著人間。
雞鳴天漢曉,
鶯語禁林春。
誰入巫山夢,
唯應洛水神。
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
云黃知塞近,草白見邊秋。
網軒涼吹動輕衣,夜聽更長玉漏稀。月度天河光轉濕,鵲驚秋樹葉頻飛。
宮連太液見滄波,暑氣微消秋意多。一夜清風蘋末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宿云開霽景,佳氣此時濃。
瑞雪凝清禁,祥煙冪小松。
依稀鴛瓦出,隱映鳳樓重。
金闕晴光照,瓊枝瑞色封。
葉鋪全類玉,柯偃乍疑龍。
詎比寒山上,風霜老昔容。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上苑何窮樹,花間次第新。香車與絲騎,風靜亦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