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陽念三自武昌至京師
三年別我客荊州,一日長安從我游。
愛君詩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黃鶴樓。
江山望爾欲穿眼,見我驚嗟秋鬢短。
扁舟可辦吾欲東,年年五湖魂夢中。
三年別我客荊州,一日長安從我游。
愛君詩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黃鶴樓。
江山望爾欲穿眼,見我驚嗟秋鬢短。
扁舟可辦吾欲東,年年五湖魂夢中。
你離開我客居荊州三年了,如今一日來到長安與我同游。我喜愛你詩中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般的佳句,讓我仿佛神游到了黃鶴樓。我遠望江山盼你歸來,眼睛都要望穿,你見到我驚嘆我秋日里鬢發已短。若備好扁舟我就想東歸,年年五湖都在我魂夢之中。
客荊州:在荊州客居。
春草句:化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指優美的詩句。
五湖:一般指太湖,這里泛指江南水鄉。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作者友人陽念三從武昌到京師與作者相聚時所作。當時作者可能在京師為官或游歷,友人的到來勾起了他對過往時光和故鄉的回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的情誼和對故鄉的思念。特點是情感細膩,意象運用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東風不禁楊花住。任阻行人路。
杜鵑聲里又黃昏。何處玉笙吹徹欲銷魂。
西湖已作經年別。迢遞關山月。
分明昨夜是回家。誰道覺來依舊是天涯。
山與磯名從地志,
姑兼郎號出江民。
世間稱謂無真實,
聞說雙祠自有神。
新州竻竹有荒城,一夕西風吊古情。
舊址沙沈文獻宅,高標苔沒馬援名。
天涯亭上征鴻斷,夢覺關頭夜月明。
回首那堪家萬里,思君祇此亦魂驚。
飄拂東風,葳蕤芳草。翩翻蝶趁晴光好。
房櫳寂寞倦憑欄,靜看花影幽階掃。
獨對韶華,慵開襟抱。博山強自添龍腦。
香奩鸞鏡啟還收,任它紅杏臨窗笑。
使車停處即開衙,又見胡天雪作花。
王事有勞寧嘆我,匈奴未滅豈論家。
周田近報千倉滿,漢將虛傳六級差。
但得營門歌飽士,不須天外羨乘槎。
精舍湖山外,天開萬石林。
五車娛晚歲,一壑遂初心。
激水穿巖竇,栽花繞澗陰。
佳名端不朽,揮淚記登臨。
雨絲風絮黯平臺,此別分襟更可哀。
目極天涯孤客返,夢懸江表尺書來。
苦懷未忍從深訴,慰語重游約后回。
白發故交寥落盡,不禁清淚濕蒼苔。
角聲催曉。斗帳美人初夢覺。
黛淺妝殘。清瘦花枝不奈寒。
匆匆睡起。冷落馀香棲翠被。
何處陽臺。雨散云收猶未來。
老年人似鎖籠雕,減卻凌霜意氣驕。
萬里無由瞻北闕,一緘誰擬及東朝。
秋風白苧寧衣越,晚節黃花不屬姚。
涼月望來清露冷,直容看徹九重霄。
月前孤雁影雙飛,坐對誰知此意微。
老去落殘潘令鬢,瘦來寬盡沈郎衣。
愁聞笳管清商調,閒賦蒹葭白露詩。
輸與一籌還范蠡,解將西子賺夫差。
結綬為兄弟,通家及子孫。高才先見奪,天道竟難言。玉樹光埋沒,江潮氣吐吞。傷心甬東水,猶有未招魂。
同年程柱史,抱道邁時賢。路絕青冥上,身摧白發前。聲名天地老,魂夢死生懸。宿草芊芊遠,空歌薤露篇。
離愁剛下眉頭。上心頭。
況又西風憔悴易傷秋。
憎薄命。憐孤影。淚雙流。
最是夕陽時候怕登樓。
為逐丹崖客,層臺試一登。
山隨詩思轉,風挾海潮騰。
樹抱花閒路,門開竹里鐙。
笑余多懶散,米熟愧南能。
虞仲祠前三徑紆,
聞君蹤跡慣江湖。
相逢第二泉邊路,
萬樹秋晴入畫圖。
杖藜窅窕更崎嶇,黃葉漫山路欲無。小屋低煙長短竹,曲塘斜日兩三鳧。
野老相過一笑迎,黃雞白酒愧深情。山空日落早歸去,昨夜隔籬聞虎聲。
幾前燭下長談論,
今日忽為垂老人。
憐爾林泉安淡薄,
因思疇昔侍楓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