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孝義渡寄鄭軍事唐二十五
咫尺不得見,心中空嗟嗟。
官街泥水深,下腳道路斜。
嵩少玉峻峻,伊雒碧華華。
岸亭當四迥,詩老獨一家。
洧叟何所如,鄭石唯有些。
何當來說事,為君開流霞。
咫尺不得見,心中空嗟嗟。
官街泥水深,下腳道路斜。
嵩少玉峻峻,伊雒碧華華。
岸亭當四迥,詩老獨一家。
洧叟何所如,鄭石唯有些。
何當來說事,為君開流霞。
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心中只能徒然嘆息。官街里泥水很深,腳下的道路傾斜難行。嵩山和少室山如玉般峻峭,伊水和洛水碧綠而光彩照人。岸邊的亭子處于四面開闊之地,老詩人獨自居于此處。洧叟如今怎樣了,鄭石也只有這些了。什么時候能來談一談事情,我為你開啟美酒。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嗟嗟:嘆息聲。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
伊雒:伊水和洛水。
詩老:指唐二十五。
洧叟:未詳何人。
鄭石:未詳所指。
流霞:神話中的仙酒,后泛指美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友人唐二十五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可能因道路難行等原因。當時詩人或許處于有山水環繞之地,心中對友人充滿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期待相聚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寫景與抒情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日常情感的細膩表達。
草昧經綸日,英雄戰斗年。真人淮泗起,王氣斗牛躔。
命世生良弼,卑棲役大賢。一官曾簿尉,千里正戈鋋。
記室依袁紹,飛書謝魯連。神鷹思飽掣,威鳳必高鶱。
漢祖除秦法,周王卜渭畋。廟堂才不易,束帛禮宜先。
遂有君臣契,能令帷幄專。南征頻克敵,北伐旋摧堅。
《王會》收三統,軍謀出萬全。河山分帶礪,冠蓋儼神仙。
未辟留侯谷,長辭范蠡船。麒麟當日畫,竹帛后時編。
一自丘陵改,重愁歲月遷。隆中猶故宅,綿上少封田。
舊俗還祠廟,清歌入管弦。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
古瓦鼯鼪落,荒庭檜柏圓。蛛絲虛寢罥,鳥跡斷碑眠。
想像《陰符》策,沉吟《寶劍篇》。前賢馀事業,后死尚迍邅。
去去辭枌梓,棲棲到海堧。空林多雨雪,哀角滿山川。
玉帳無遺術,蒼生久倒懸。憑留一黃石,相待谷城邊。
飄泊天涯歲又除,此生無分得安居。
市聲百閧趨殘夜,世事千般付太虛。
紅燭猶酬司命酒,黃金難覓計然書。
鐘鳴漏盡詩誰祭,詞客高懷愧不如。
萬象森羅不可收,一亭覽盡勝高樓。
涂山南覲尊喬岳,渝水東朝合眾流。
煙起人家天欲暮,云歸海嶠月當秋。
此時此景尤佳絕,約客重來信有由。
名著終南進士科,鐘馗字已俗傳訛。
荒唐事跡談天寶,奇偉遺容肅鬼魔。
小妹新婚遣嫁去,故山捷徑閱人多。
道家一樣能驅疫,瞻仰神威日幾摩。
憶來時點屟向回廊,低聲怕郎知。喜籠燈漸近,金鈴小犬,吠傍瓊帷。惱煞蘭姨憨笑,玉手卷簾遲。行過陰叢里,花影參差。
已是秋千力困,又累卿纖步,百尺樓梯。說弓鞋未繡,明日踏青期。被闌角尖風欺負,忍春寒只著茜羅衣。卻贏得茜紗裙幅,微漬香泥。
憶坐時香燼懶重薰,支頤近妝臺。卻停針不語,欹鬟未整,共斗牙牌。厭煞靈猧低喚,身傍麝裙挨。瓊姊還偷覷,未把帷開。
細撥熏籠余火,怕灰殘心字,炙損金釵。更抱郎橫膝,教捻鳳頭鞋。隔鈿窗文茵斜倚,愛團圓明月好投懷。眠遲慣更籌細數,響送珠街。
憶食時玉案慣雙偎,饞口早流涎。為檀奴生日,持齋私祝,人月長圓。休遣小姑嘗酒,杯側畫文鴛。鸚鵡偏忘飼,喚向窗前。
小試調羹纖手,把梅鹽共糝,故要郎酸。問別來滋味,誰替勸加餐?恁紅蓮炊成香飯,愿渠儂兩意鎮相憐。還試看燕支余暈,猶著唇邊。
憶眠時翠被自籠頭,佯羞托春酲。只訶梨緊系,倩伊親解,斜背紅檠。那怨昨宵耽誤,重與訂蘭盟。夢里還頻喚,兩字卿卿。
誰把銅壺添水,乍月痕東上,倏近三更。喜酥胸貼暖,爭怕嫩寒生。怪驀地檀郎太猛,不提防人聽墮釵聲。肯輸與枕間雙鳳,慣并頭橫。
憶立時墻角罷迷藏,瘦影正亭亭。怕九霞裙皺,仙風吹去,弱骨伶俜。一樣纖纖羅襪,休把婢肩憑。歸燕還相待,早啟紗欞。
只是惺松小膽,漫從渠背后,響觸云屏。鎮抬頭遙望,獨自數春星。把鞋底冰花融暖,賺幾回郎覓遍中庭。拈衣帶佩環聲靜,卻誤誰聽。
憶去時伸指向明蟾,蕙約訂初弦。把鸞據輕拂,螺鬟重整,留贈花鈿。夜雨替人垂淚,侵曉尚綿綿。忘卻香羅帕,粉印依然。
翻囑檀奴珍重,漫相思成病,累我心懸。正秋波斜轉,佯笑慰離筵。偏忍使阿娘待久,只低頭小語故遲延。更攜手要渠親送,扶上歸船。
木落山空朔氣吹,云消星白曙光疑。
曈昽煙海天無際,天裊霜華月半規。
今古閑愁孤枕盡,漁樵殘夢曉鐘知。
春心他日將誰贈,辜負寒梅折幾枝。
林高動輕籟,云靜天無風。
縹緲笙鶴下,依稀鸞佩逢。
長笛吹殘鬢有絲,十年疏影漢南枝。
酒醒峽口聞猿處,秋老黃州夢鶴時。
細雨始知江路永,西風不覺客帆遲。
次山亭畔寒溪近,便擬拈椎問導師。
有志經邦國,無憂及子孫。凄涼柱下史,慷慨殿中言。發已生離白,聲還死別吞。空山一杯酒,何日奠忠魂。
新安新廟起,聞子入鄉賢。古墓青山外,秋風老淚前。乾坤英爽聚,日月大名懸。誰續少陵語,載歌驄馬篇。
南向軒窗一一開,
修篁左右水瀠洄;
招涼不用頻揮扇,
自有薰風入座來。
每值南巡春仲月,輕舟必先溯梁溪。
無端一展石渠卷,陡憶群瞻蹕路蹊。
過去江鄉已渺渺,看來春靄尚凄凄。
宗蒼那往惠山在,一例如同古畫題。
秋氣肅金,秋旸鏖戰。
林間秋葉片片凋零,砌下秋蟲聲聲凄怨。
滿眼聽不聞,滿耳覷不見。
聽得聞,覷得見,聲前句后新羅箭。
春半孤村細雨時,缊袍藤枕正相宜。
續馀楚客青湘賦,歌遍南山白石詞。
丹灶幾曾遺果老,龍泉何處覓安期。
且將新釀招朋侶,肯作狂夫泣路悲。
貌與心俱古,歲寒松檜蒼。學高眸炯月,吟苦鬢先霜。能賦秋賓早,收功晚節香。滿門弓冶趣,有鶚待云翔。
當路知公諗,搜揚入剡科。才難行志易,官小及民多。北部勞人耳,東皈奈命何。郵音嗟忽斷,空有淚滂沱。
遠客清樽夕,虛堂玉露秋。
關山頻北望,河漢已西流。
葉落他鄉樹,砧催故國樓。
今宵看織女,未必詣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