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與幾承議藏云山云際寺留題
山路入云際,山深云更深。
老龍方晦角,秀木不依林。
溪溜冰生面,泉泓月贈心。
何須長抱石,天下望成霖。
山路入云際,山深云更深。
老龍方晦角,秀木不依林。
溪溜冰生面,泉泓月贈心。
何須長抱石,天下望成霖。
山路蜿蜒伸向云際深處,越往山的深處,云霧越發濃厚。潛伏的老龍正收斂著角,挺拔秀美的樹木不依賴樹林獨自生長。溪面結冰如生出新的表面,泉潭中明月仿佛贈予人一顆純凈的心。何必長久地抱著石頭隱居,天下人都盼望著它能化作甘霖。
晦角:隱藏角,比喻龍潛伏不顯露。
泓:水深而廣,這里指泉潭。
抱石:抱石隱居,指隱居山林。
成霖:形成甘霖,比喻濟世救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游覽云際寺,看到山中幽靜之景,聯想到自身境遇,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詩,可能當時詩人有濟世的抱負卻未得施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不甘隱居,渴望為天下百姓做貢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山中景色與內心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創作風格。
勾陳將,忌克主行年。
若克行年多敗死,行年無(京本作“多”)克見勛全,審細去參詮。
(勾陳克玄武,主勝。)
露濕臙脂拂眼明,紅袍千裹畫難成。
佳人勝盡盤中味,天意偏教嶺外生。
橘柚遠慚登貢籍,鹽梅應合共和羹。
金門若得栽培地,須占人間第一名。
百里猶鄉土,千年亦比鄰。
愿言培世德,未敢詠維新。
吟高鄙俗流,傲逸訪巢由。
古寺尋僧飯,寒巖衣鹿裘。
園桃山鼠嚙,崖蜜獵人偷。
遂這個清性,浮生不茍求。(周本淳校本《詩話總龜》卷二八引《雅言系述》)
一切名山到因腳,辛苦年深與襪著。
如今年老不能行,手里把個破木杓。
破木杓,俵與眾生甘露藥。
眾生吃了盡惺惺,一切昏迷皆失卻。
東林繼四絕,物象更清幽。
社客去不返,鐘峰云也(《永樂大典》作“色”)秋。
松枯群狖散,溪大蠹槎流。
待卜歸休計,重來臥石樓。
可憐魚鼓子,天生從地養。
粥飯不能{歹肖},空肚作聲響。
時時驚僧睡,懶者煩惱長。
住持鬧喧喧,不如打游漾。
象骨雄雄舉世尊,統盡乾坤是一門。
詞鋒未接承當好,莫待言教句里傳。
擬議終成山海隔,擗面渾機直下全。
更欲會他泥牛吼,審細須聽木馬嘶(末字疑誤)。
夜半子,愚夫說相似。
雞鳴丑,癡人捧龜首。
平旦寅,曉何人。
日出卯,韓情枯骨咬。
食時辰,歷歷明機是悟(《古尊宿語當》卷十五引作“悮”)真。
禺中巳,去來南北子。
日南午,認向途中苦。
日昳未,夏逢說寒氣。
晡時申,張三李四會言真。
日入酉,恒機何得守。
黃昏戌,看見時光誰受屈。
人定亥,直(一作“真”)得分明沉苦海。
行不等閑行,誰知去住情。
一餐猶未飽,萬戶勿聊生。
非道應難伏,空拳莫與爭。
龍吟云起處,閑嘯兩三聲。
我路碧空外,白云無處閑。
世有無根樹,黃葉送風還。
井蛙休恃重溟險,澤馬曾嘶九曲濱。
幡花寶蓋滿清川,祈禱迎來圣半千。
莫道圣緣無影響,須知嘉會有因緣。
空中長似聞天樂,巖畔嘗疑有地仙。
何必更尋兜率去,重復靈應事昭然。
幻人興幻幻輪圍,
幻業能招幻所治。
不了幻生諸幻苦,
覺知如幻幻無為。(同前。)
騰空正是時,應須眨上眉。
好茲出倫去,莫待白頭兒。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五燈會元》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