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擇游壽圣院啜茶題名
史君尚清凈,攜客無杯肴。
茗酌誦佛經,塵緣頓沉拋。
疏云墮簷際,微風泛林梢。
吾心已皎皎,我學豈????。
濡毫題名姓,識此逍遙交。
史君尚清凈,攜客無杯肴。
茗酌誦佛經,塵緣頓沉拋。
疏云墮簷際,微風泛林梢。
吾心已皎皎,我學豈????。
濡毫題名姓,識此逍遙交。
史君崇尚清凈,帶著客人來卻沒有杯盤菜肴。喝著茶誦讀佛經,塵世的緣分頓時被拋下。稀疏的云朵落在屋檐邊,微風吹過樹梢。我的內心已經皎潔純凈,我的學問怎會是夸夸其談。蘸筆寫下姓名,記住這逍遙的交往。
史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塵緣:佛教、道教謂與塵世的因緣。
皎皎:潔白、明亮,這里形容內心純凈。
????:形容爭辯的聲音。
濡毫:蘸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與友人公擇在壽圣院游玩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追求一種清凈的精神生活,與友人一同在寺院品茶、誦讀佛經,以擺脫塵世紛擾。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清凈生活的喜愛和與友人的逍遙之誼。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寂寂無言斂翠蛾,
花陰試步學凌波。
玉顏空有嫦娥貌,
不及芭蕉雨露多。
不獨巖扃與市塵,
金門亦可晦吾真。
孤風大義人誰見,
宣室聊曾抗倖臣。
聞道鱸魚三泖多,
季鷹秋興在煙波。
君行更盡吳淞酒,
身后浮名奈爾何。
獨夜沈沈怯睡遲,昏燈小草委紅蕤。
衣經刀尺心先碎,寒入關山夢未隨。
病葉風枝憐往跡,落花煙草溯春時。
鉛華銷歇渾何事,訴與來宵明月知。
破廟神橫斜,敗垣屋傾圾。
鶉衣暮灌園,鳩面晴覆笠。
自古有窮鄉,胡然曰新集。
并纜結兩舟,當河排短楫。
童仆更不眠,秉燭防盜賊。
云暗木門城,鬼嘯磚河驛。
慚愧綠林豪,辱顧空囊客。
風水一激薄,呼訊交相迫。
我方伸足眠,杳杳東方白。
山南碧坡春草香,山下合流春水長。
楊柳風前氣蕭爽,原是田家出牧場。
牧兒放牛依水草,坐石眠云情自好。
偷閒學得弄山禽,夕陽在山牛亦飽。
隔崦茅檐舊世居,朝出煙村暮返閭。
牛尾何須縛田火,牛角何曾掛漢書。
蓑衣箬笠紅塵表,萬事忘機心不擾。
明日公田布谷催,一犁耕趁南村曉。
學士祠堂傍水扃,
蜀山蕭索向誰青。
歸魂省識毗陵道,
好事空傳楚頌亭。
萬古云霄瞻氣象,
滿林風雨護精靈。
湖東月出光如許,
照見燕山相國銘。
東風一半春分乍。試暖催花無曉夜。寂寥村路少人知,幾日山桃開又謝。
清明近也寒猶怕。轉作輕陰天蘊藉。不成雪意亦瑽琤,點點聲聲連雨下。
鱗鱗沙腳出平湖,一噴珠璣碧有馀。依舊鏡中橫紫閣,卻從天外望仙閭。粉花又結青蓮子,金尾還跳赤鯉魚。自惜支離苦為病,重來應共酒杯疏。
老魚呴鬣困無津,鑿破靈河漲舊濆。明月還從沙渚見,紅塵卻傍柳堤分。急泉垂下長虹尾,駴浪飛來白鷺群。范蠡如聞應更愛,解搖雙槳入西曛。
壁右方壺浸碧天,
依然全似太湖邊。
清風一夜生新興,
好把漁竿上釣船。
羅浮東望郁崔嵬,
樓閣平臨水鏡開。
折簡正招三島客,
有人先跨五羊來。
佳期銀漢看應近,
爽氣金天已暗催。
向夕寒潮隨月上,
南溟清淺可流杯。
瑞葉飛花玉作林,
幽香寒逼似難禁。
舉杯為贈孤山叟,
底事憑闌苦獨吟。
道人九月江東去,
二十四巖煙霧深。
落日橫峰看雁度,
清霜碧樹聽猿吟。
山中紫朮堪為酒,
灶底丹砂可化金。
淮海風塵愁復別,
重尋還許托云林。
布帆百馀幅,
環環在江津。
執手雙淚落,
何時見歡還。
玉纓翠佩雜輕羅,
眉映春山眼映波。
折得白蓮頭上插,
問人瀟灑似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