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謁東坡祠
學士祠堂傍水扃,
蜀山蕭索向誰青。
歸魂省識毗陵道,
好事空傳楚頌亭。
萬古云霄瞻氣象,
滿林風雨護精靈。
湖東月出光如許,
照見燕山相國銘。
學士祠堂傍水扃,
蜀山蕭索向誰青。
歸魂省識毗陵道,
好事空傳楚頌亭。
萬古云霄瞻氣象,
滿林風雨護精靈。
湖東月出光如許,
照見燕山相國銘。
蘇學士的祠堂依傍著水邊的門扉,蜀山一片蕭瑟,為誰保持著青翠?蘇軾的歸魂或許還能辨認出毗陵的舊路,世間只空傳著他建楚頌亭的逸事。他的品格如萬古云霄般令人仰望,滿林風雨仿佛在守護他的英靈。湖東的月亮升起,清光如許,照亮了燕山那紀念賢相的碑銘。
扃(jiōng):門閂,此處指門,代指祠堂關閉的狀態。
蜀山:江蘇宜興的蜀山,蘇軾晚年曾在此居住,與當地有深厚淵源。
毗陵:常州古稱,蘇軾曾多次寓居毗陵,最終于此病逝。
楚頌亭:蘇軾在宜興所建亭名,因他曾作《楚頌》詩(詠橘)而得名,后成為其在宜興的重要文化符號。
燕山相國銘:可能指紀念古代賢相的碑銘,或借指蘇軾的文采與功績如名相般被銘記。
此詩為詩人游覽宜興東坡祠時所作。宜興是蘇軾晚年寓居并終老之地,當地建有東坡祠以紀念其生平。詩人面對祠堂及周邊舊跡,追思蘇軾在毗陵的生活、創作(如楚頌亭),結合自然景象,抒發對蘇軾的敬仰之情。
全詩圍繞宜興東坡祠展開,通過祠景、舊跡與自然意象的描繪,既感慨時光流逝中舊跡的蕭索,又盛贊蘇軾精神如“萬古云霄”般長存。詩中用典自然,情感深沉,是一首典型的憑吊先賢、追思其德的佳作。
屋角皇天眼最明,君今吉報在佳城。
獨僉綠水花邊字,不并黃金砌上行。
權量無私堪宰物,詩書有澤合銷兵。
峩峩工部新銘出,安固江流分外清。
揖坐樓頭夜,酒杯生菜盤。
交情三月暮,細雨一燈寒。
談笑響如在,賡酬墨未干。
死生千古別,西日照闌干。
眠輕夢不定,晨戶入踈風。
清坐一遐想,古人皆大空。
少言訓俗客,忍事付天公。
祇了此生足,不嗟吾道窮。
力挽端平疏,追還元祐風。祇今名未正,自古直難容。
去國身如葉,憂時鬢易蓬。轉輸煩計使,鎮撫仗元戎。
化寓文章內,人游禮樂中。五年懷赤子,一念契蒼穹。
寵僅優奎閣,言猶簡帝聰。頓忘前席召,虛抱死疆衷。
預決同師魯,先知即了翁。至誠存素履,定力見臨終。
族黨哲人逝,朝家善類空。我為天下哭,非但哭吾崇。
東皇縹仗下層云,來駕和風再浹辰。
勛閥此時生鸑鷟,天家滿意抱麒麟。
方瞳的皪輝遲日,綠鬢扶疎受蚤春。
太史談公甚奇異,老人星即是前身。
鳳銜科詔出祥云,底事儒林有逸民。
四海聲名難著我,一坡風月正宜人。
鏡留白發非遮俗,家釀黃柑可接春。
只許詩朋自來往,素袍青履華陽巾。
為訊華亭鶴唳無,琴聲斷處客悲渠。
日邊消息花爭閙,露下光陰柳變疎。
未嘆子云新第宅,最憐定國舊門閭。
風簷讀罷閑居賦,向后何人奉板輿。
塵埃滿面雪蒙頭,只合滄洲把釣鉤。
鄉里故人今日少,山川英氣一時收。
絕憐逝者成千古,誰念凄其老一邱。
野店相逢聊舉酒,潸然苦淚落瓷甌。
結束遙裝異昔時,江頭送爾一霑衣。
五年客殯依禪寂,千里香魂與夢歸。
閨美欲書碑易盡,龍封新??草應稀。
西山便想西湖是,云樹深深谷鳥飛。
平生一飽足,大宴非珍肴。
秋月拓綺羅,秋風奏笙匏。
問此有何樂,無樂樂乃高。
琴書足匡坐,干旌謝在郊。
公案堆來高似山,人人沉著語言間。
水中掬月徒辛苦,衣下尋珠只等閑。
此事不從人世得,諸賢枉道法門艱。
千山萬水參禪者,行到窮時祇自還。
盡道生來骨相奇,若非鳳種必麟兒。
幾年仙李蟠根固,一顆蟠桃結子遲。
岐嶷兩全真鮮克,之無二字已先知。
徐卿衣缽今傳取,袞袞公侯看異時。
占斷煙霞老一丘,玉巖閱歷幾春秋。
削成四壁開三面,比似他山出一頭。
幾欲登臨尋勝概,偶然休沐得佳游。
醉磨濃墨書巖石,恨不攜琴更少留。
事向生前了,名逾死后新。
谿山三尺冢,詩酒四時春。
急義先鄉社,憂民問搢紳。
蜃江才一葦,恨阻送車塵。
下車先訪俗,期減月樁銀。
廉使舊知己,長官賢過人。
吏稀中路接,山密道家隣。
縣譜傳無用,祇將琴譜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