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贈司空馮公挽辭三首 其二
清潤慈明玉,汪洋叔度陂。
不憂仁者壽,早作哲人萎。
黃鵠歸無日,青烏葬有期。
陰堂介邢密,相望國僑祠。
清潤慈明玉,汪洋叔度陂。
不憂仁者壽,早作哲人萎。
黃鵠歸無日,青烏葬有期。
陰堂介邢密,相望國僑祠。
您的品德如溫潤明潔的美玉般慈愛光明,胸懷似黃叔度的千頃湖陂般寬廣無邊。本不擔憂仁者該享長壽,卻早見賢哲凋零令人悲嘆。黃鵠一去再無歸期,青烏相墓葬禮將辦。墓室近邢地幽寂,與賢相子產祠堂隔望相伴。
清潤慈明玉:清潤,溫潤清朗;慈明,東漢荀爽(字慈明)以才德著稱,此處喻馮公德才;玉喻品德高潔。
汪洋叔度陂(bēi):典出《后漢書·黃憲傳》,郭泰贊黃憲(字叔度)'汪汪若千頃陂',喻胸懷寬廣。
仁者壽:《論語·雍也》'仁者壽',此處反用,痛惜馮公早逝。
哲人萎:《禮記·檀弓》'哲人其萎',指賢哲離世。
黃鵠:傳說中仙人所乘之鳥,喻馮公離世不歸。
青烏:相墓術,《葬經》載青烏子善相墓,此處指葬禮安排。
陰堂:墓室;介:接近;邢:古國名,代指某地;密:靠近。
國僑:春秋鄭相子產(公孫僑),賢能著稱,喻馮公賢德。
此為挽辭組詩第二首,當創作于馮公(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贈司空)去世后。馮公為北宋官員,作者或與其有交游,故以挽辭悼念其品德才學,寄托哀思。
全詩通過典故意象贊頌馮公品德高潔、胸懷寬廣,痛惜其早逝,以墓室與賢相祠堂相望作結,暗含對其賢能的推崇,是悼亡詩中典雅含蓄之作。
前代樂天今復見,后身元亮更何疑。百年人物有誰在,千古聲名無盡時。
披襟臨莽蒼,覽物玩芳華。庭宇清風滿,琴尊逸興賒。梁空歸社燕,林煖綴秋花。卻嘆居年久,西飛白日斜。
皇仁遠布軫生民,巡撫東南簡重臣。天語諄溫頒鳳敕,云帆縹緲泛龍津。班行共識時名大,郡邑爭看憲節新。行見霜風回煖氣,三吳無處不陽春。
頓足營丘春莫矣,刺苞黃萼方開。芙蓉幕底偶遲徊。心旌南北路,惜別欲盈腮。血淚三更悲杜宇,情深風木生哀。穆陵遙望白云堆。鶯花無與共,山水倩誰陪。
往來舟向沸湯飛,四面峰巒翠作圍。風攪雪花潭底出,行人八月已寒衣。
交神有道非關我,元夜虛張太乙燈。擬學昌黎慟河華,扳援石磴多藟藤。
迤邐古原,北走雁門,南抵蒼梧野。有漕渠,更軸以昆岡。對重江復關相亞。當盛時、曾聞沸天歌吹,鈿車士女爭游冶。看袤廣三墳,格高五岳,崇干峻堞云遮。算蕪城自古帝王家。況鹽井銅山競豪奢。五百余年,固護幾扃,精妍士馬。嗟。剖豆分瓜。離宮轉瞬剩棲鴉。山鬼啼秋雨,霜飆夜吼驚砂。鎮伏虎餐膚,肌鷹厲吻,黃埃白草秋瀟灑。問鏡檻銀扃,璇淵碧樹,如今鮮有存者。祇凝思寂聽增悲咤。嘆金屋名哇舊嬌姹。已春魂、飄盡煙麝。蘭心玉貌豆舍,骨冷腥塵下。抽琴命操,怨歌凄苦,為把滄桑細寫。甚千齡萬代休言,又邊風、城上寒也。
南行度關山,沙水清練練。行人已愁絕,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仿佛吳姬面。暗香隨我去,回首驚千片。至今開畫圖,老眼凄欲泫。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弱質困夏永,奇姿蘇曉涼。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古來寫生人,妙絕誰似昌。晨妝與午醉,真態含陰陽。君看此花枝,中有風露香。清飆已拂林,積水漸收潦。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幽姿強一笑,暮景迫摧倒。凄涼似貧女,嫁晚驚衰早。誰寫少年容,樵人劍南老。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能傳歲寒姿,古來惟丘翁。趙叟得其妙,一洗膠粉空。掌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何須誇落墨,獨賞江南工。
迤邐尋梅過別村,歸來新月照黃昏。更無可覓春風面,撚斷冰髭立斷魂。
賣畫囊無造孽錢,浮家泛宅賴周旋。平生羞食嗟來食,人事艱難種硯田。出山難比在山泉,賣畫囊無造孽錢。門外愧懸橫看子,窘鄉初入幾人憐。客中百感情彌適,徇友相規刊筆格。賣畫囊無造孽錢,此心有似江潮白。師事朝云與暮煙,幾人同好合媸妍。他鄉養素宜安分,賣畫囊無造孽錢。
長堤細柳隱虹橋,弄笙簫,伴漁樵。醉倚楓林、仰面掛詩瓢。釋卷正逢秋水漲,臨古渡,放輕舠。夕陽西下暗窗綃,雁聲高,笛聲遙。碧簟涼生、細雨燕辭巢。隔岸篝燈孤艇泊,沽濁酒,短扉敲。
風雨勞先別,敢辭樽酒深。一梢墻上竹,留作歲寒心。
將軍號令柳營傳,緩帶投壺自適然。一片笙歌聞四面,晉公舊事在龍泉。
十載長安共明月,歸來獨釣滄洲雪。君從何處駕梯航,鯨海龍山非故鄉。悲歌萬點英雄淚,愁對西風灑白楊。
薤露發哀吹,曠野多悲風。生存親戚意,焉能達殯宮。形骸本虛器,況乃爭雞蟲。遙山帶長薄,槁木猶飛蓬。高墳何嶕嶕,骨肉將為融。安得劉伶鍤,先時為發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