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院席上奉和首相吳公元韻
二圣垂鴻烈,天臨四紀余。
元臺地率屬,賜會寵刊書。
世業叨榮甚,君恩可報歟。
袞衣相照爛,歸擁鹿鳴車。
二圣垂鴻烈,天臨四紀余。
元臺地率屬,賜會寵刊書。
世業叨榮甚,君恩可報歟。
袞衣相照爛,歸擁鹿鳴車。
兩位圣上留下偉大功業,君臨天下已四十多年。宰相之位統領下屬,恩賜聚會榮耀于刊印書籍之事。我家世代蒙受榮耀,君恩又怎能報答呢?宰相的禮服光彩照人,我回去時乘坐著如同《鹿鳴》詩中所描繪的車。
二圣:指兩位圣上。
垂鴻烈:留下偉大的功業。
天臨:指帝王統治。
四紀: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即四十八年。
元臺:指宰相之位。
率屬:統領下屬。
賜會:恩賜聚會。
刊書:刊印書籍。
世業:家族世代的事業。
叨榮:承受榮耀。
袞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這里指宰相的禮服。
鹿鳴車:《鹿鳴》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有宴樂嘉賓之意,鹿鳴車指有宴樂氛圍的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在史院的宴會上奉和首相吳公的原韻而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政治相對穩定的時期,帝王重視文化事業,刊印書籍,舉辦宴會,首相吳公在宴會上作詩,詩人隨之奉和,表達對帝王和宰相的敬意。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帝王功業、感恩君恩和尊崇宰相。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特定場合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我作魚符守,君司鳳詔文。
他時談笑罷,今日死生分。
怨涕翻滎浪,悲魂引鄭云。
山陽懷舊笛,腸斷不堪聞。
深潭怪物忽不樂,
大噓怒氣煙雨惡。
斷渚瀰漫鷗鷺愁,
亂波黠跳蛟龍躍。
隔江漁父但聞聲,
蓬底商人眠不著。
我來勸課愧無功,
借向平疇助東作。
極目高原盼種桑,獨持杯水對坳堂。
據梧人亦垂垂老,凡楚平看已坐忘。
弟畜多慚長五年,盛顏眼見亦衰顛。
一生苦嗜鯨魚膾,不借艅艎作釣船。
萬品西來譯者功,只難落筆得文雄。
攢眉蓮社猶回避,稟性從來恥尚同。
花落花開老著書,起看海水更何如。
斷腸最是清歌夜,些子禪塵忍便除?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
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
頓有亭前玉色梅,情知不肯破寒開。似憐憔悴兩公客,獨倚東風遣信來。
重梅雙杏巧相將,不為游人只自芳。應怪詩翁非老手,相逢不作舊時香。
中丞謝司空,書院開湖渚。
靜觀山下泉,因知水來處。
湛然涵太虛,馀波欲東注。
湖光入簾明,照見先生語。
逝者其如斯,自然本無作。
一畫起于無,六經皆我注。
自以我自觀,自感還我悟。
寄語湖外人,湖源爾當溯。
甘雨幾時降,草木皆敷榮。東郊一以眺,綠野人盡耕。
出城見肚山,一抹翠眉橫。北風從南來,蕭蕭刺竹鳴。
籃輿到山麓,樹樹欄人行。傴僂穿其下,肩夫足跛傾。
我坐看山光,卻喜路不平。峰峰如護衛,送我到竹坑。
主人知我至,倒屣出門迎。一見各恨晚,歡笑若平生。
大不可忽,細不可欺。
丘岳之崇,起于毫釐。
善惡之積,發乎隱微。
洞徹根源,迥絕機宜。
可以拈一塵融十虛以無遺。
花雨林煙自暮朝,清溪流水入紅橋。蠻箋捧出纖纖手,如此詩人未寂寥。
榛苓常有美人思,今日披圖若見之。孤鳳自鳴天上疏,一陽陰管卷中詩。
北仕燕都西住秦,南來使節動星辰。多年已作羅浮夢,滿眼梅花樹底人。
幽畦小雨馀,
一一錦繡段。
春日細春盤,
懸知咄嗟辦。
塘曲椒和桑共老,
山頭松與麥齊青。
人家歲計村南北,
似識豳風舊典刑。
烜赫三臺責,優游二品終。
干時身有盡,報國意無窮。
事業傳青史,英靈峻紫嵩。
輀車隔攀慟,悲淚灑秋風。
酌水缽盂中,
水味甘如醴。
為有老龍蟠,
山僧不敢洗。
黃鶴磯頭醉別筵,
別來云樹兩茫然。
才聞奏對趨三殿,
忽訝音容隔九泉。
衰草晚煙平寇壘,
長堤春水餉兵船。
欲尋斧屋涢川曲,
鼓子花殘落照邊。
于斯誠微物,能不懷傷悴。
天然生趣費工夫。渲染不施朱。吳綾一幅鋪就,看幽禽。競繞花須。拈出妍枝懶葉,描他喚友將雛。
當年樂事羨清娛,畫筆更蕭疏。鏡奩斜倚圖成后,對哺糜、一點春酥。為問凝云山色,較伊眉黛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