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秘書南歸
垂老乃如此,憑高俱惘然。
空能正幾字,好去作千年。
童子歌鴝鵒,幽人拜杜鵑。
江花獨爛熳,春去得誰憐。
垂老乃如此,憑高俱惘然。
空能正幾字,好去作千年。
童子歌鴝鵒,幽人拜杜鵑。
江花獨爛熳,春去得誰憐。
人到垂老之年竟如此境遇,登高遠望都滿心惆悵。你雖能校正文字,還是歸去吧,去度過漫長歲月。童子唱著鴝鵒之歌,隱士禮拜著杜鵑。江邊花朵獨自爛漫開放,春天離去又有誰來憐惜呢。
垂老:臨近老年。
惘然:失意的樣子。
正幾字:校正文字,這里可能指鄭秘書的工作。
千年:表示漫長的時間。
鴝鵒(qú yù):鳥名,即八哥。
幽人:隱士。
爛熳:爛漫,形容花開得繁盛。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暮年時,友人鄭秘書要南歸,詩人登高送別,觸景生情寫下此詩,反映了詩人當時落寞的心境和對時光、人生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送別友人時的復雜情感,既有對自身垂老的感慨,又有對美好易逝的憐惜。詩中場景描寫生動,情感真摯,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河鼓天孫各老成,無愁可解任秋聲。
癡兒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針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豈識別離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臥西風夢亦清。
山環徑仄碧層層,指點苔蹤快一登。犬吠叢林知古剎,云橫洞口見幽僧。禹碑勒處巖為石,圣廟光乖月是燈。引望高峰勤仰止,天空霞靜賞心騰。
丹楓穿日灑陰層,搜壑尋幽處處登。若悟安心原有偈,誰云游客不如僧。湘流岳峙煙嵐幕,幡定風清梵貝燈。興劇不知禽語夕,鐘聲樹杪隔林騰。
發祥云彩記芒碭,豐沛由來是故鄉。
裕國黃金揮已盡,連城白璧碎無光。
頭銜早駕陪都上,鼾息豈容臥榻旁。
使氣更憐程不識,算來不值一錢償。
寄跡街東兩載馀,累人辛苦又移居。
妻兒以外雞鵝鴨,產業無多筆硯書。
七夕已過聊守拙,重陽未到遽催租。
何時料理魚竿去,自結南陽破草廬。
樓畔猶馀金谷恨。十斛量珠,買得香魂醒。吹水差差添碧暈。苔痕浸入菱花鏡。
簾外東風憑掃徑。拾翠相邀,休誤尋芳信。一掬盈盈誰與贈。綴釵飛上輕蟬鬢。
聽人說真諦,言下頗了了。
然求上乘禪,莫若無言好。
有時笑口開,我亦不自曉。
持定無無想,此身亦可少。
梵志問故鄰,木蘭坐舊床。
去恨已斷絕,歸意更凄涼。
秋水寒塘凈,蘭檣別渚通。林端懸片雨,蘋末起微風。孤嶼浮波外,長天一棹中。漁竿堪自老,不是慕非熊。
西汀懷舊隱,秋杪片帆來。落照樽前樹,寒煙水上臺。舟移明鏡轉,云盡畫屏開。笑語淹吾舅,浮槎夜未回。
名園開綺酌,芳榭停軒車。飛蓋凌青云,冉冉振華裾。尊酒以斟酌,禮饌來中廚。秦箏奏我旁,吳歌慘不舒。
借問遠行子,離思竟何如。倦此燕山游,去彼漳河居。南北各萬里,佇望沾裳衣。
離思忽超越,逍遙事行游。散步過華池,芙蓉夾芳流。悲哉蟪蛄鳴,凄切動我愁。
凝霜莽零落,明月澹飛樓。感此歲華暮,耿耿生百憂。
居者不可去,行者不可留。去留兩不愜,何以慰綢繆。
遠泛每思隨雁鶩,
深居半是避杯觥。
官閑日永無馀事,
臥聽朱弦教曲成。
年豐足雨和時,
谷賤家家展眉。
專意民安物阜,
先為德廣恩施。
春去秋來好風月,
鶴樓端勝庾公樓。
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
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神鼎十分火棗,龍盤三寸紅珠。
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輕飛去。
無計展眉頭。秋在心頭。暮天新雁起汀州。欲把遠書交與寄,又怕沉浮。
簾卷月如鉤。累我凝眸。離懷渺渺水悠悠。料得有人同悵望,十二層樓。
朝廷設科目,奔走天下材。
萬里金門近,三春蕊榜開。
文章爭氣運,饑渴慰朋來。
已識徵車到,奎垣耀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