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道中
拂衣去城市,信步踏晴泥。
草意春風蚤,松陰野日西。
語長忘路遠,行近覺山低。
更欲遲來此,穿林聽鳥啼。
拂衣去城市,信步踏晴泥。
草意春風蚤,松陰野日西。
語長忘路遠,行近覺山低。
更欲遲來此,穿林聽鳥啼。
拂去衣上塵埃離開城市,隨意漫步在雨后初晴的泥路上。春風早早吹醒了芳草,野外夕陽已落在松蔭里。暢快交談忘記路途遙遠,越往前走越覺山峰低矮。更想晚點再來此地,穿過樹林聆聽鳥兒啼鳴。
拂衣:抖落或整理衣服,此處有離開之意。
信步:隨意行走。
蚤:通“早”。
遲:晚,此處指晚些時候再來。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因厭倦城市的紛擾繁雜,在某個晴朗日子前往北山游玩,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然的熱愛與對城市的疏離。其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
胸中萬軸富邱墳
年少翩翩白練裙
笑我頭銜稱太守
卻無高榻愧留君
雨冷風寒夜未休
初秋人擬是深秋
一簾燈暗文心細
四角天垂客夢周
落葉不歸河北岸
寄書曾到海西頭
無因百里同今夕
亦有山云過小樓
漫道任公釣有神,
六鰲無跡海生塵。
爭如靜臥南窗下,
蘭菊從教秋與春。
流水奏鳴琴,風月凈、天無星斗。翠嵐堆里,蒼巖深處,滿林霜膩,暗香凍了,那禁頻嗅。
馬上再三回首。因記省、去年時候。十分全似,那人風韻,柔腰弄影,冰腮退粉,做成清瘦。
冷署蕭條早放衙,間官風味似山家。
偶來舊友尋棋局,絕少余錢落畫叉。
淺碧好儲消夏酒,嫣紅已到殿春花。
鏡中頻看頭如雪,愛惜流光倍有加。
莫羨云端雁影微,應知倦翮總難飛。海嶠自古傷心地,逐客紛紛向不歸。
江南詞客作幽囚,玉砌雕闌念舊游。我亦淚痕常被面,難將綺句寫深愁。
碧海量愁未覺深,死生猶欲覓初心。蕭疏落葉吹看盡,淚灑空林何處尋。
晉王遼主會云中
遺跡沙南石井東
在昔戰場成遇禮
于今兵氣滿寒空
地高天近星辰大
春少秋多草木窮
白豹黃狼隨處獵
桑乾疊浪鼓西風
炎光君此去,
旅恨杳何窮。
海樹瘴煙黑,
蠻村山路中。
西溪暝煙送歸客,艇子落湖風獵獵。
蘆花淺白夕陽紫,要從雁背分顏色。
頹云掠霞沒山腳,一角秋光幻金碧。
欲暝不暝天從容,疑雨疑晴我蕭瑟。
憶看君山元氣中,滄波一逝各成翁。
請將今日西湖影,寫入生平云夢胸。
罷守從軍者,
高情世不知。
幀中求漢跡,
馬后束陶詩。
將略傳聞異,
人情在遠思。
明駝六月雪,
饑渴望歸期。
叔孫起朝儀,綿蕞習野外。
武夫悍將齊震服,高祖乃知皇帝貴。
嬴秦之儀豈堪羨,當年自詡識時變。
魯兩生,不肯行,高風千載尚可想,惜哉史冊逸其名。
君不見,五百黃金不自有,圣人之名滿人口。
叔孫面,不足稱,弟子齷齪徒營營。
漢家儒宗讓公首,先王大禮嗟更。
我所思,魯兩生。
寶叔祠前落照紅
平湖萬頃碧涵空
個中有景君能道
添入三賢詩句中
題柱才名歲月深,風流誰不羨詞林。趨朝偏得君王寵,金馬無勞嘆陸沉。
薊北遙聞長樂鐘,金莖秋色露華濃。東南不盡瘡痍淚,獻納還看動九重。
前驅駟馬出青山,鳴佩初隨鹓鷺班。賦就長楊曾諫獵,漢廷簪笏侍龍顏。
椏堤風軟燕飛忙,
千里駒來族并光。
龍渚遠攜云液至,
鳳巖重薦紫霞芳。
名家聲價俱天屬,
欖岸溪椿亦故鄉。
聚首忽驚分袂速,
幾回惆悵訝歸檣。
壺蜂蛺蝶日徘徊,只欠生香去復來。應是春風隨玉指,剪刀行處一花開。
剪綵茸茸細逼真,秋風堂上數枝春。為偷造化防天覺,卻擬深藏不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