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思堂晝坐
堂上蕭然晝戶開
澹松疎竹蔭蒼苔
白云無事不肯出
幽鳥有時還自來
何處覆車迷徑路
幾人緩頰走塵埃
支離得意誰知我
自對庭花引一杯
堂上蕭然晝戶開
澹松疎竹蔭蒼苔
白云無事不肯出
幽鳥有時還自來
何處覆車迷徑路
幾人緩頰走塵埃
支離得意誰知我
自對庭花引一杯
堂中一片寂靜,白日里門戶敞開;稀疏的松樹和竹子,在青苔上投下陰影。白云悠閑無事,不愿飄出天際;幽鳥偶爾自在,還會獨自飛來。哪里有翻倒的車輛迷失路徑?又有幾人能從容行走于塵世塵埃?我這衰病之身的得意心境,有誰能懂?獨自面對庭院中的花,舉杯自飲。
蕭然:寂靜、空寂的樣子。
澹(dàn):同“淡”,稀疏。疎(shū):同“疏”。
覆車:翻車,比喻人生中的挫折或迷途。
緩頰(jiá):婉言勸解,此處指從容應對世事。
支離:身體衰弱、病弱的樣子。
引:舉,端起。
此詩當為詩人于清思堂中靜坐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但從“清思堂”之名及詩中“蕭然”“幽鳥”等意象推測,可能作于詩人遠離塵囂、心境淡泊之時,通過描繪環境與內心感受,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全詩以清思堂的清幽環境為背景,通過自然之景與塵世之擾的對比,展現詩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前四句寫景,靜謐悠然;后四句轉向對世事的感慨,最后以自飲作結,既顯孤獨,亦見自得,體現了文人淡泊自守的品格。
一別蘇臺十數年,
河山壯麗倍鮮妍。
交締新知連舊雨,
勝會蘭亭媲后先。
炎宋肇英主,初九方潛鱗。嘗因蓍蔡占,地決天地屯。庚庚大橫兆,謦咳如有聞。
飯鐘粥鼓兩忘年,
久住深山雪滿顛。
彌勒半龕閑入定,
牟尼一串懶談禪。
蒲團坐破終成佛,
芋火煨殘好證緣。
搔首斜陽空徙倚,
肯教妙諦落言詮。
先王教百工,作為天下器。
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記。
嗟嗟遠圣人,制度日以紛。
窈窕阿房宮,萬態橫青云。
熒煌甲乙帳,一朝那肯焚。
秦漢驕心起,陳隋益其侈。
鼓舞天下風,滔滔弗能止。
可甚佛老徒,不取慈儉書。
竭我百家產,崇爾一室居。
四海競如此,金碧照萬里。
茅茨帝者榮,今為庶人恥。
宜哉老成言,欲攦般輸指。
桃臉韶容柳絮身,
江南西洛豈由人。
可憐杜牧空傷感,
尚在朋游已喪真。
登臺一眺海天寬,
獨酌高亭未盡歡。
九日陰晴常客邸,
百年俯仰祇儒冠。
云生鳥石金城迥,
月上鰲峰玉宇寒。
來歲風光應更好,
不知何處醉中看。
送客東城擁霧來,對爐先遣一尊開。盤因待別留兼味,詩為陶情且共裁。庭竹未青寒尚在,江波初綠煖將回。臨岐聊為歌三疊,門外驪駒莫漫催。
愛客幽僧開竹房,春來偏稱舉離觴。東風立馬情如海,南雪欺人鬢欲霜。關樹蕭疏家在望,江梅零落路生香。后期莫忘論交地,隨處江湖與廟廊。
避人忽起鳴衣桁,
掠水飛來立釣磯。
靜處欲留看不足,
翠光點破夕陽歸。
南來夜泊貞女廟,有客一二時相通。
孤蓬倚樹鳥驚宿,白露濕衣人在空。
遙憐故鄉共明月,獨有游子知寒風。
何事長安渾不見,無數浮云北望中。
貞女廟頭鼓鼕鼕,忽驚游客歸夢中。
扁舟一葉天上下,茅屋數間水西東。
傷心南國釣鱸地,矯首上林征雁風。
莫怪殷勤惜杯酒,試問愁城誰為攻。
五里人家十里村,
微茫煙樹欲黃昏。
瀟瀟秋雨槐花路,
獨策疲驢上薊門。
翠微徑仄,怯鬢白、被風飄影。念橘柚新陰,枌榆舊社,門掩裙裾客冷。比似侯爪將軍樹,勿誤認、文園秋病。喜百果綴星,千花扶路,如臨天鏡。
重省。銜杯笑語,云濃液凝。識棨戟門庭,邯鄲客枕,先被流鶯喚醒。松菊三休,茱萸再醉,猶是龍山風景。人解道,檀鎖雕籠鷴放,一簾塵靜。
落紅鋪滿樓前路。淚也無彈處。雨停得意鵓鴣聲。只恐殘陽難作幾時明。隔溪斷續連山屋。萬樹濃堆綠。可能容我岸烏巾。做個晚花幽草畫中人。
白楊小閣簾深閉。十日懵騰睡。休言詩酒興銷沈。便是摘茶挑筍也無心。細君道我江花在。笑倩描雙黛。那知出手不宜時。偏似秋山蕭淡少春姿。
去年曾賦泰山高,
祇識君侯一味豪。
稍稍近能窺霧豹,
堂堂元不掛秋毫。
直將空洞容君輩,
從使參軍似馬曹。
此世此途荊棘久,
借公馀勇為除薅。
文字因緣有夙根,
幾番命促到吳門。
黃花迎面楊絲舞,
無限秋光照酒尊。
病骨不禁秋。清燈伴夜愁。映瓊窗、月轉銀鉤。一水盈盈還惜別,波渺渺、思悠悠。
針線午馀休。煙帆望里收。記年時、茗椀香篝。檻外芙蓉簾半捲,人正在、小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