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喜雨韻三首 其三
雨腳如奔冒遠岑,須臾六合變層陰。
坐回物物昭蘇意,想見村村喜笑音。
翁詫稻粱營米棧,婦思裘褐拂衣砧。
定知一熟酬諸愿,擊壤歌中此感深。
雨腳如奔冒遠岑,須臾六合變層陰。
坐回物物昭蘇意,想見村村喜笑音。
翁詫稻粱營米棧,婦思裘褐拂衣砧。
定知一熟酬諸愿,擊壤歌中此感深。
雨腳如飛奔般沖向遠處的山峰,片刻間天地都變成了陰沉的樣子。這雨讓萬物有了復蘇的生機,能想象到村村傳來喜悅的笑聲。老翁驚訝稻谷高粱豐收,忙著搭建米倉;婦女想著用獸皮做冬衣,拂去衣砧上的灰塵。肯定知道這一次豐收能實現大家的諸多心愿,在擊壤的歌聲中這種感慨尤為深切。
雨腳:密集落地的雨點。
遠岑:遠處的山峰。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整個世界。
昭蘇:蘇醒,恢復生機。
裘褐:泛指御寒的衣服。
衣砧:搗衣石。
一熟:一次豐收。
擊壤歌:相傳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后成為歌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可能久旱逢雨,這場雨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詩人看到雨帶來的生機和百姓即將豐收的希望,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喜雨帶來的豐收,突出特點是生動描繪鄉村生活場景和百姓的喜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鄉村生活和人們對豐收的期盼。
遙指池陽郭,收帆暮色蒼。
漸聞鄉語變,始信客途長。
夜短潮催月,江寒雁報霜。
驚心更歲晚,不柰九回腸。
紅泥一窟盡迷香,鐵馬丁丁冬夜長。
方版臨窗堆榾柮,土臺照火列鴛鴦。
枕邊置幾燈生暈,屋角飛煙瓦不霜。
錦浪莫翻三尺褥,好留馀暖待王昌。
感嘆驅車古道旁。
周都漢室已淪亡。
千年一閃墮殘陽。
清洛冰聲流碎白,
古原柳色帶深黃。
早冬天更做荒涼。
海外偏隅竄奪頻,
天教歸命版圖新。
澎湖一戰如神助,
靖海軍威震海濱。
山茶開后又聞鶯,一種相思淚欲傾。萬里遼陽書不到,憑誰傳語此衷情。
良人如玉映冰壺,何事年年在遠涂。為國防秋青海去,不如庭樹兩棲烏。
久戍天山著鐵衣,朔風獵獵雪霏霏。昨來聞下輪臺詔,知是夫君不日歸。
黃葉秋風思渺漫,為郎惆悵怕郎寒。殷勤好寄邊衣去,蓬首無心對鏡鸞。
回中音信愁難寄,夢里歡娛恨不成。紡織歇來空伏枕,一春機杼不聞聲。
天末涼生大火流,渚紅庭綠不禁秋。十年宕子游何處,不念閨中人獨愁。
愿君麟閣姓名香,敢怨離居歲月長。妝束不隨時俗改,十年猶著嫁衣裳。
妾為濁水君清塵,厭舊從來便喜新。不是相如真薄倖,文君何用苦眉顰。
昨日風流今日愁,別來十見月如鉤。出門即是天涯路,何況區區風馬牛。
朝來庭樹鵲聲頻,千里書回墨尚新。約我歸期三月半,石榴花發待行人。
畫壁旗亭姓氏揚,
偶邀仙眷客他鄉。
春江花月蘇堤柳,
一一搜羅入錦囊。
澹泊環中妙,超遙物外仙。
百年從委蛻,一柩戢彌天。
晚契承知已,遺風在象賢。
東橋松柏路,不得望新阡。
月明行十里,寂靜瀨溪船。
遠火時過樹,幽禽早宿煙。
村斜穿徑入,石碎斷橋懸。
對此羈懷滿,臨風獨扣舷。
積歲應官著績新,何期達島遽歸神。聲名循吏兼廉吏,風度詩人并學人。疊守毗陵留善政,繼權首郡沛深仁。憐才客路還收我,太息論文跡已陳。
天中記得謁鳧旌,白下依依話舊情。宦久卻憐添短鬢,功多方擬請長纓。如何應詔來旗鶴,還望揚靈跨海鯨。鴻筆幸教傳令子,賢書早達振家聲。
澹蕩西風,盡吹卻、鱗鱗魚漲。高會處、銀蟾乍涌,清光無恙。桂影婆娑河漢外,露華沾灑梧桐上。正遙天、一片好秋容,來相餉。
擎玉斗,香醪漾。按象板,吳兒唱。漸更深漏轉,薄寒初釀。誰繼謝莊今夜賦,空傳公遠當年杖。羨素娥、相對舞霓裳,紛千狀。
傳柑歸遺惹天香,折桂重看膝上郎。
貝葉經中空世念,菱花鏡里謝宮裝。
剖竹相通澗下泉,
更邀山色在樽前。
一鉤明月軒窗上,
攲枕藤床獨自眠。
我聞仙人張三豐,脩真時在紫霄峰。
存虛御氣凌太空,往來海上蓬萊宮。
憶昔文皇乘六龍,緘書遣使訪靈蹤。
崦嵫西距嵎峓東,徘徊天路煙濛濛。
瓊宮絳闕十二重,仙惟可望不可逢。
誰人貌此真仙容,美髯如戟顏如童。
瀟瀟桂樹榮秋風,披圖彷佛云霄中。
仙乎仙乎如可從,吾將選勝巢云松。
直造懸崖上上關,
白云影里轉身難。
個中若使能通變,
奪食驅耕總是閒。
江南陌,裊裊東風弄色。垂楊畔、寶馬香車,芳草王孫自相索。美人云鬢側。夢破殘紅半碧。尋春去、鶯送燕迎,十二欄干夜猶立。
繁華等陳跡。但雨澀莓苔,風動葵麥。游絲漠漠和愁織。試目極千里,斷煙寒食,鄰雞野哭如昨日。落花淚盈尺。
追憶。恨何及。問老去東君,爭似書客。天荒地遠無人識。算往事只付,數聲漁笛。今宵沉醉舞短劍,歌昔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