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章泉二首 其一
自有簞瓢樂,那須璧帛迎。
后凋仁者壽,獨往圣之清。
古不稱千駟,今猶重兩生。
吾衰久無淚,一慟為耆英。
自有簞瓢樂,那須璧帛迎。
后凋仁者壽,獨往圣之清。
古不稱千駟,今猶重兩生。
吾衰久無淚,一慟為耆英。
您本就有安貧樂道的快樂,哪里需要用美玉和絲帛來聘請。您如寒冬后凋零的松柏,有仁者之壽,獨自堅守,有圣人般的清正。古代不看重富貴的千駟,如今人們依然敬重像您這樣的賢士。我已衰老很久,淚水枯竭,卻為您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痛哭一場。
簞瓢樂:出自《論語·雍也》,指安貧樂道的生活。
璧帛迎:用美玉和絲帛聘請,指以禮聘請賢才。
后凋:出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人在困境中堅守氣節。
仁者壽:指有仁德的人長壽。
獨往:獨自前往,這里指獨自堅守自己的操守。
圣之清:出自《孟子·萬章下》,指圣人中清高的一類。
千駟:四千匹馬,形容富貴。
兩生:指漢代的叔孫通征召的魯地兩位儒生,這里泛指賢士。
耆英:年高有德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章泉可能是詩人的一位友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詩人聽聞其去世的消息,懷著悲痛和敬重之情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友人的哀悼。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章泉,突出了章泉安貧樂道、堅守氣節的高尚品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詩人對賢士的敬重和真摯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情感價值。
太虛一氣自溟濛,野馬終朝只御風。群動無端成輻輳,微軀難免處樊籠。窗通彼闋常生白,路入長安便覺紅。古鏡不勞頻拂拭,個中原有梵王宮。
綠鬟欹墮翠蛾愁,蠟燭高燒花滿樓。簫起玉臺雙引鳳,星回銀漢一牽牛。茱萸匣里常藏月,豆蔻枝頭不作秋。昨日江楓吹葉紫,橫塘無復采蓮舟。
迂愚逢世難,寂寞對春光。馬首初停策,鶯聲不度墻。避人疑畫地,念亂戒垂堂。何計乘桴去,悠然一水長。
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把岳蓮騎白鶴,下看浮世盡紅塵。
輕攀林竹沾空翠。宿雨沁眉疑欲淚。攜盆獨出對明霞,想得綠窗人半睡。井華冷結芙蓉蕊。匼匝千紅隨意墜。盈盈昨夜夢中云,化我今朝新汲水。
不當拂處常逢拂,不合空時亦至空。處順不如常處逆,動心忍性始成功。困窮拂動雖天意,如舜何須增不能。上智雖明事之理,也須親到事中行。
今夕果何夕,章華臺畔舟。詩成天作紙,簾捲月為鉤。蠟炬知何喜,鄉心未免憂。家書隨雁足,兩月到荊州。
虎溪聞虎聲,三笑震天地。六逸逢惡少,回車有何事。劫去羅浮峰,四百三十二。問我重游期,明年正月是。
暗黃搖曳六橋云,萬戶千門一日春。休把柔條都折盡,明朝多少出城人。
元宵初過少吹彈。樓角彩燈殘。踏雪閑尋深院,攜壺試覓幽歡。麻姑暫語,文君未寢,五老雙鸞。要共梅花同曉,薄羅不耐春寒。
賞罷松庵二老松,山靈應識古儀容。徐行日轉池邊樹,靜對云生江上峰。憲節秋風傷舊別,郊壇春雨憶初逢。年來謝病滄洲遠,只有懷賢意未慵。
八座榮天祿,三祗證妙身。慧涵清凈理,壽歷太平春。綺席徵歌少,籃輿入社頻。階前戲彩客,亦足法王臣。
白發依然短,多慚紫菊花。但能留歲晏,不敢望春華。搖落悲群卉,芬芳喜一家。寒香吹不盡,欲寄隔湘沙。
早起春晴香霧肥,獨依殘月出墻圍。洛濱仙子波心立,虢國夫人馬上歸。
畫省三年報政成,秋風吹客復南征。佩魚湘水名猶在,策駿燕臺坐盡傾。西第歌鐘憐卜夜,司農飛挽待趨程。搖心花柳秦淮路,曾是江東老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