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縣尉歌詞
欲裁薤曲問耆賢,見說聲華四十年。
六館已推天下士,一官何羨吏中仙。
白砂舊事漁樵老,縹軸新銘蠟墨鮮。
便覓當今徐穉筆,榜知如玉在松阡。
欲裁薤曲問耆賢,見說聲華四十年。
六館已推天下士,一官何羨吏中仙。
白砂舊事漁樵老,縹軸新銘蠟墨鮮。
便覓當今徐穉筆,榜知如玉在松阡。
想創作挽歌詢問年高有德之人,聽聞您聲譽顯揚已有四十年。您在學府中已是天下推崇之士,做個小官又怎會羨慕那為官清閑之人。白砂過去之事隨著漁樵老去,新刻在書卷上的銘文蠟墨還鮮艷。就找當今像徐穉那樣善寫碑文之人,刻碑告知世人您如美玉般長眠在松間墓道。
薤曲:指挽歌。薤露是古代挽歌名。
耆賢:年高有德的人。
聲華:聲譽榮耀。
六館:唐時國子監有六館,這里泛指學府。
吏中仙:指為官清閑自在的人。
白砂:可能是地名。
縹軸:指書卷。
徐穉筆:徐穉是東漢人,善寫碑文,這里借指善寫碑文之人。
松阡:指墓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陳縣尉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其哀悼和敬意而作。當時社會可能重視文人聲譽和學識,陳縣尉在學府有一定地位,作者聽聞其事跡后創作此挽歌。
這首挽歌主旨是哀悼陳縣尉,贊頌其才學和聲譽。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營造出莊重哀傷的氛圍。在文學上展現了挽歌的創作特色,體現了當時對逝者紀念的文化傳統。
少聞雞聲眠,
老聽雞聲起。
千古萬代人,
消磨數聲里。
天上依然皎皎,人間一別茫茫。
仿佛婁江曾共被,相攜共倒壺觴。
轉眼青樽紅燭,回頭宿草衰楊。
留得遺文千卷,空教淚落琴床。
想到孤墳今夜月,誰存復壁馀光。
夜雨機絲寡嫂,春風書館兒郎。
孤冢狐穿罅。倚西風、招魂何處,澆羹奠鲊。野老能言當日事,夜火城邊相射。看肉薄、乘城都下。十萬橫磨刀似雪,盡孤臣、一死他何怕。氣堪作,長虹掛。
至今恨淚如鉛瀉。道此中、衣冠猶在,音容難畫。欹側路傍松與柏,日日行人系馬。況又被、樵蘇盡打。只有殘碑留漢字,細摩挲、不識誰題者。一半是,青苔藉。
經來蔥嶺絕域,
書出汲縣古冢。
饒君一目十行,
如彼千瘡百孔。
苦霧蒙孤城,遙遙失兩岸。
狂飆撼地軸,雪濤噴天漢。
萬浪夾一舟,喜懼剛得半。
黑鴉啼上檣,篙師詫神喚。
殺雞燔楮泉,舞禮豈容漫。
天吳怒小霽,浪外千鵝散。
山痕發發青,帆影絲絲亂。
人生胡不歸,定魄有余嘆。
歷雪經霜復向晨,春風仍舊款閒身。
眼憐什伯巢溫劫,辦作悲歌燕趙人。
數和君詩真愛好,尚存吾筆未為貧。
騷壇新拜曹朱虎,可待雌黃紙上塵。
造化真機動靜便,誰云巧智可同年。
藍田日暖煙生玉,閩嶠霜濃木有綿。
萬象為春皆是物,一花不實豈其天。
吾身太極元同運,陽長陰消在所緣。
本自江湖客,宦游常苦心。看君小平遠,懷我舊登臨。
鳥外云峰晚,沙頭草樹晴。想初揮灑就,侍女一齊驚。
公子歌鐘里,何從識渺茫。惟應斗帳夢,曾到水云鄉。
曉浦煙籠樹,春江水拍空。煩君添小艇,畫我作漁翁。
每同南郭先生到,
今伴東牟太守來。
自顧拙疏聊自樂,
白云徑里踏荒苔。
細雨濛濛江漢寬,楚天無際倚闌干。
水為萬古無情綠,酒是千齡不老丹。
故國魚兼莼菜美,新霜人共菊花寒。
樓船樓閣俱雄壯,黃鶴黃龍醉里看。
龍馭時巡遠,民廬舊寢宮。
青苔緣闥古,蒼鼠穴階空。
笳靜關山月,弓鳴草木風。
廟謨能制遠,宛馬歲來東。
何處藏修地,禪房云水東。院深無犬吠,門僻有苔封。萬里看雕鶚,三冬困蟄龍。不須悲世事,且領一尊同。
交情憐久別,今日此尋君。話舊消清坐,開樽對白云。乾坤空落落,世事總紛紛。不盡留連意,歸途已暮曛。
劍履從容出九重,雙旌遙指大江東。
蕃宣久著周邦譽,饋餉曾推漢殿功。
六代山河登眺外,兩都籌策指揮中。
風流畫省應無事,賦就吳濤屬便鴻。
遠碧無涯,但約略、清光瑩澈。凝望處、誰勻松玉,斜分云葉。
幽魄可憐涼似水,一絲淺漾冰紋纈。問青天、何事送新愁,從誰說。
棲不穩,驚禽咽。風不定,波光疊。眄南枝高處,素痕明滅。
認得遙山青不了,半峰微露峨眉雪。便迢迢、飛夢入層霄,還孤怯。
恨事多如許。記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興極,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亂山荒塢。
再上孝陵回首望,見禁城、秋柳垂煙莫。是往日,朝天處。
運移漢祚疇能拒。嘆從來、蝸頭蠻觸,都歸歷數。指點六朝遺跡在,多少興亡之故。曾一夕、共論千古。
來歲重游君不見,也銅駝、石馬知回顧。只髣髴,精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