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記與諸子往歲金陵之游,感懷宗二又曾
恨事多如許。記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興極,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亂山荒塢。
再上孝陵回首望,見禁城、秋柳垂煙莫。是往日,朝天處。
運移漢祚疇能拒。嘆從來、蝸頭蠻觸,都歸歷數。指點六朝遺跡在,多少興亡之故。曾一夕、共論千古。
來歲重游君不見,也銅駝、石馬知回顧。只髣髴,精靈度。
恨事多如許。記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興極,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亂山荒塢。
再上孝陵回首望,見禁城、秋柳垂煙莫。是往日,朝天處。
運移漢祚疇能拒。嘆從來、蝸頭蠻觸,都歸歷數。指點六朝遺跡在,多少興亡之故。曾一夕、共論千古。
來歲重游君不見,也銅駝、石馬知回顧。只髣髴,精靈度。
遺憾的事太多了。記得前年,在秣陵城下,諸位友人相聚。座中有宗生興致極高,招手狂吟著離去。我們踏上道路,走進亂山荒塢。再登上孝陵回頭眺望,只見禁城邊秋柳在煙霧中低垂。這里曾是往日大臣們朝見天子的地方。國運轉移,誰能抗拒?感嘆自古以來,那些如蝸牛角上蠻觸相爭之事,都由命運定數。指點著六朝遺跡,其中包含多少興亡故事。曾有一晚,我們一起談論千古之事。來年重游時故人已不見,連銅駝、石馬似乎都懂得回頭顧盼。只仿佛能感覺到故人的精靈飄過。
秣陵:今江蘇南京。
宗生:指宗二。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在南京。
禁城:皇宮。
運移漢祚:指國運轉移,這里借指明朝滅亡。祚,皇位、國統。
蝸頭蠻觸:出自《莊子·則陽》,比喻為小事而爭斗。
銅駝、石馬:銅駝指銅鑄的駱駝,石馬指石制的馬,常象征著歷史變遷。
此詞創作于明朝滅亡之后,作者回憶與友人往歲在金陵的游歷,目睹明朝舊都的荒涼破敗,感慨朝代興亡,借詞抒發對明朝滅亡的悲痛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
這首詞主旨是感慨歷史興亡和抒發對友人的懷念。其突出特點是將個人情感與歷史變遷相結合,借景抒情、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朝代更迭的復雜情感和思考。
卜筑江村里,龍津小有天。甕頭供酒漉,竹下枕書眠??陀袛y琴至,鶯隨帶柳穿。怡然心共適,沉醉落花前。
蓬蒿荒小徑,疏病合幽棲。藥裹床頭滿,廚煙竹里迷。綠含堤柳色,紅綻野花蹊。勝會成歡賞,多君石上題。
園林啼鳥倦,江海羨鴻冥。歸興情初洽,酣歌酒未停。簾垂新燕撲,笛奏有龍聽。愛客歡何恨,厭厭夜不扃。
莫笑微云滓太虛,粼粼清水總無魚。
敢言西子真殊色,也道《南華》是僻書。
漱石枕流存慧解,別風淮雨聽鈔胥。
人生只有忘機好,黑白分明計便疏。
一點冥通未兆前,
乾坤虛鑒已昭然。
爛銀宮里擎尸出,
萬古傳聲浪拍天。
元祐登瀛盛古今,
祇今衰冷愧諸任。
圣朝既有徐州相,
得路仍知異日心。
齷齪更無微價市,
鷦鷯自愛一枝深。
故同坎軻荊蠻徙,
昔所悲歌今放吟。
酒厭霜濃,花爭人瘦,此間自足清幽。偏十分冷淡,無限勾留。抱香枝上吹難隕,有幾輩、傲骨同遒。西風影里,黃金遲暮,身世都秋。
故人嫩約扁舟。曾六橋煙柳,共綰春愁。更歸來三徑,花禊招修。嫌拈風雨重陽句,放晴朝、天也溫柔。判消沉醉,舊痕憶否,襟上杭州。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八千馀歲,伴莊椿壽。
清溪倒影入空寒,
月色梅花共一般。
夜半落英看不見,
暗風吹墮玉欄干。
風吹軟草纖纖影,綠到橋邊。暝放遙天。明滅孤花弄野煙。
只容琴鶴三間屋,恰對青山。老去方閑。乘興扁舟獨往還。
絕頂登臨興未窮,
笙鐘萬壑動春風。
隔江山色青如黛,
畫有齊煙幾點中。
導水要窮神禹跡,驅山每恨始皇移。晉家安石非無事,高鎮神頭有著棋。瞿聃盡道色非色,愚圣共知東是東。一紙畫圖都掌大,誰言遮壁意無窮。箋書莫笑蟲魚注,善學須通天地心。到盡粵南并薊北,始知前古是來今。
建節涼州萬里回,
若為乞取鐵丘臺。
江南大似淮南日,
強為君王臥治來。
夢繞遼疆夜渡河,倉皇東去恨如何。
千秋華表仙禽邈,萬里羈魂絕塞多。
難后死生無定計,愁來天地盡悲歌。
欲知前路真消息,血淚應增海上波。
遙天今日捷書來
萬里歡聲動地開
從此黎民皆樂業
軍威應振凱歌回
黯淡灘頭一艇橫,
夕陽西下大江平。
與君不負平生約,
同向金鰲背上行。
山樓簾卷黃鸝雨,
江店樽開白雁天。
不向春風佳日醉,
直教孤負此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