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留守劉觀文鹿鳴之什
一時天府姓名登,三載文翁禮俗型。
已著袞衣親勸駕,更施燕席共談經(jīng)。
杏園路逐三春暖,星漢槎通八月靈。
圣策若詢黃發(fā)老,為言輕重系朝廷。
一時天府姓名登,三載文翁禮俗型。
已著袞衣親勸駕,更施燕席共談經(jīng)。
杏園路逐三春暖,星漢槎通八月靈。
圣策若詢黃發(fā)老,為言輕重系朝廷。
一時間在天府之地登科中舉,三年來文翁般的官員使禮俗有了典范。已穿著禮服親自勸勉學子赴考,又設宴席一起談論經(jīng)學。在杏園之路感受著三春的溫暖,如乘八月能通天河的木筏般靈驗。若圣上的策問咨詢到我這白發(fā)老者,我要說人才的重用與否關系到朝廷興衰。
次韻:按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和詩。
天府:指朝廷舉行科舉考試的地方。
文翁:西漢循吏,重視教育,這里借指地方長官。
袞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這里指官員禮服。
燕席:即宴席。
杏園:唐代新科進士賜宴之地,后泛指科舉登第。
星漢槎:傳說天河與海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往,這里寓意科舉成功如同乘槎到達天河。
圣策:皇帝的策問。
黃發(fā)老:指年老之人。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科舉考試之后,當時社會重視科舉取士,地方官員積極鼓勵學子參加科舉。詩人應和留守劉觀文關于鹿鳴宴的詩作,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舉行的宴會,表達對人才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圍繞科舉及人才展開,突出了科舉對個人和朝廷的重要性。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科舉的重視和文人對人才問題的思考。
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落帽臺高開雅宴。芳尊滿。挼花吹在流霞面。
桃李三春雖可羨。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貼鬢香云雙綰綠。柳弱花嬌,一點春心足。不肯玉簫閑度曲。惱人特把青蛾蹙。
靜夜溪橋霜薄屋。獨影行歌,驚起雙鸞宿。愁破酒闌閨夢熟。月斜窗外風敲竹。
雙花連袂近香猊。歌隨鏤板齊。
分明珠索漱煙溪。凝云定不飛。
唇破點,齒編犀。春鶯莫亂啼。
陽關更在碧峰西。相看翠黛低。
燈燭上山堂,香霧暖生寒夕。
前夜雪清梅瘦,已不禁輕摘。
雙歌聲斷寶杯空,妝光艷瑤席。
相趁笑聲歸去,有隨人月色。
去年春入芳菲國。青蕊如梅終忍摘。闌邊徒欲說相思,綠蠟密緘朱粉飾。
歸來故苑重尋覓。花滿舊枝心更惜。鴛鴦從小自相雙,若不多情頭不白。
溪女送花隨處,沙鷗避樂分行。
游舸已如圖障里,小屏猶畫瀟湘。
人面新生酒艷,日痕更欲春長。
衣上交枝斗色,釵頭比翼相雙。
片段落霞明水底,風紋時動妝光。
賓從夜歸無月,千燈萬火河塘。
喜秋成。見千門萬戶樂升平。金風細,玉池波浪縠文生。宿露沾羅幕,微涼入畫屏。
張綺宴,傍熏爐蕙炷、和新聲。
神仙雅會,會此日,象蓬瀛。管弦清,旋翻紅袖學飛瓊。光陰無暫住,歡醉有閑情。
祝辰星。愿百千為壽、獻瑤觥。
一聲畫角日西曛。催促掩朱門。不堪更倚危闌,腸斷已消魂。
年漸晚,雁空頻。問無因。思心欲碎,愁淚難收,又是黃昏。
天地才經(jīng)否泰,朝昏好識屯蒙。
輻來輳轂水朝宗。妙在抽添運用。
得一萬般皆畢,休分南北西東。
損之又損慎前功。命寶不宜輕弄。
聲轉轆轤聞露井。曉引銀瓶牽素綆。西園人語夜來風,叢英飄墜紅成徑。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等身金,誰能得意,買此好光景。
粉落輕妝紅玉瑩。月枕橫釵云墜領。有情無物不雙棲,文禽只合常交頸。晝長歡豈定。爭如翻作春消永。日曈昽,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問其間、賞心樂事,就中難是并得。況東城、鳳臺沙苑,泛晴波、淺照金碧。露洗華桐,煙霏絲柳,綠陰搖曳,蕩春一色。
畫堂迥、玉簪瓊佩,高會盡詞客。清歡久、重然絳蠟,別就瑤席。
有翩若輕鴻體態(tài),暮為行雨標格。逞朱唇、緩歌妖麗,似聽流鶯亂花隔。慢舞縈回,嬌鬟低亸,腰肢纖細困無力。
忍分散、彩云歸后,何處更尋覓。休辭醉,明月好花,莫謾輕擲。
簾外微風。云雨回蹤。銀釭燼冷錦幃中。
枕上深盟,年少心事,陡頓成空。
嶺外白頭翁。到?jīng)]由逢。一床鴛被疊香紅。
明月滿庭花似繡,悶不見蟲蟲。
西閣明呈奉詔行。南床吏部錦衣榮。中有瀛仙賓與主。相遇。平津選首更神清。
溪上玉樓同宴喜。歡醉。對堤杯葉惜秋英。
盡道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旁有老人星。
罨畫溪邊停彩舫。仙娥繡被呈新樣。颯颯風聲來一餉。愁四望。殘紅片片隨波浪。
瓊臉麗人青步障。風牽一袖低相向。應有錦鱗閑倚傍。秋水上。時時綠柄輕搖揚。
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漸覺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