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霓裳
喜秋成。見千門萬戶樂升平。金風細,玉池波浪縠文生。宿露沾羅幕,微涼入畫屏。
張綺宴,傍熏爐蕙炷、和新聲。
神仙雅會,會此日,象蓬瀛。管弦清,旋翻紅袖學飛瓊。光陰無暫住,歡醉有閑情。
祝辰星。愿百千為壽、獻瑤觥。
喜秋成。見千門萬戶樂升平。金風細,玉池波浪縠文生。宿露沾羅幕,微涼入畫屏。
張綺宴,傍熏爐蕙炷、和新聲。
神仙雅會,會此日,象蓬瀛。管弦清,旋翻紅袖學飛瓊。光陰無暫住,歡醉有閑情。
祝辰星。愿百千為壽、獻瑤觥。
欣喜于秋季豐收,看見千家萬戶都在慶祝太平盛世。秋風細細,玉池里泛起如縐紗般的波紋。夜露沾濕了羅幕,微微涼意透進畫屏。擺開華麗的宴席,靠著熏爐中散發著蕙草香氣的香炷,伴著新的樂曲。這如同神仙的高雅聚會,在今日舉行,好似蓬萊仙境。管弦樂聲清脆,舞女們揮動紅袖,宛如仙女飛瓊。時光不停流逝,人們盡情歡醉,享受閑暇的情趣。向辰星祈禱,愿壽星長命百歲,大家獻上玉杯祝酒。
秋成:秋季的收成。
縠文:縐紗似的波紋。
蕙炷:用蕙草制作的香炷。
飛瓊:仙女許飛瓊。
辰星:壽星。
瑤觥:玉杯。
此詞可能創作于太平繁榮時期,當時社會安定,秋季豐收,人們生活富足。作者或許是在參加一場慶祝豐收、祝福長壽的宴會時有感而發,以表達對盛世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這首詞主旨是描繪豐收時節的歡樂宴會,突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其特點是語言華美,意境歡快。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
看山亭下小鳴泉,
嗚咽難通亦可憐。
惆悵無人為疏鑿,
擁愁含恨過年年。
為此疏名路,頻來訪遠公。
孤標宜雪后,每見憶山中。
靜影生幽蘚,寒聲入迥空。
何年植茲地,曉夕動清風。
細落粗和忽復繁,頓清朝市不聞喧。
天迷皓色風何亂,閑吟只愛煎茶澹,斡破平光向近軒。
滿庭蕭颯皆凡木,豈得颼飗似石溪。
雪夜枝柯疑畫出,卻向舊山尋得處,白云根蕟覓應迷。
昨日尊前折,萬人酣曉香。
今朝籬下見,滿地委殘陽。
得失片時痛,榮枯一歲傷。
未將同腐草,猶更有重霜。
緩步出居處,過原邊雁行。
夕陽投草木,遠水映蒼茫。
野寺同蟾宿,云溪?藥嘗。
蕭條霜景暮,極目盡堪傷。
人過梅嶺上,歲歲北風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里看。
猿聲湘水靜,草色洞庭寬。
已料生涯事,只應持釣竿。
鶤雞哭樹星河轉,海上金烏翅如電。
嫦娥斂發綰云頭,魏宮鐘動繡窗明,夢娥驚對殘燈立。
臘后閑行村舍邊,
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隨新草,
風吹楚澤蒹葭暮,
看下寒溪逐去船。
闕下情偏已絕稀,天涯身遠復相依。
庭花每對從容落,
青云若遇交親話,白璧無心待發揮。
漠漠綿綿幾多思,無言領得春風意。
花裁小錦繡晴空,離人不忍到此處,淚娥滴盡雙真珠。
南去遠三京,三湘五月行。
巴江雪水下,楚澤火云生。
向野聊中飲,乘涼探暮程。
離懷不可說,已近峽猿聲。
無情柔態任春催,
似不勝風倚古臺。
多少去年今日恨,
御溝顏色洞庭來。
野步晚悠悠,山光澹早秋。
遠空淪日腳,多稼沒人頭。
古木蟬齊噪,深塍水慢流。
幽居回不近,秋策卻堪愁。
翠色凜空庭,披衣獨繞行。
取從山頂崄,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韻,焉論別木聲。
霜天殘月在,轉影入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