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仲容寺丞知冤句
憶昨宿蘭省,每倦喜君談。月色夜正寒,舉杯無再三。
既出罕相遇,必謂跨歸驂。忽來冒炎暑,別我為子男。
冤句隸濟陰,桑柘宜農蠶。應如襲祖德,遺道使之慙。
初聞不擇邑,公秫豈所貪。但能亦種柳,五株垂毿毿。
板輿與東征,足以奉旨甘。
憶昨宿蘭省,每倦喜君談。月色夜正寒,舉杯無再三。
既出罕相遇,必謂跨歸驂。忽來冒炎暑,別我為子男。
冤句隸濟陰,桑柘宜農蠶。應如襲祖德,遺道使之慙。
初聞不擇邑,公秫豈所貪。但能亦種柳,五株垂毿毿。
板輿與東征,足以奉旨甘。
回憶過去在蘭省住宿時,我每每疲倦就喜歡聽你交談。寒夜月色正濃,我們舉杯暢飲,毫不遲疑。分別后很少相遇,我以為你已踏上歸程。忽然你冒著炎炎暑氣前來,告訴我你要去做一縣之長。冤句隸屬濟陰,那里適合種植桑柘發展農桑。你應繼承祖先的品德,讓那些失道之人慚愧。起初聽說你不挑地方任職,難道是貪圖那里的糧食嗎?只希望你也能像陶淵明一樣種上五株垂柳。你帶著父母一同東行赴任,足以侍奉雙親盡孝道。
蘭省:指秘書省。
驂:駕車的馬,這里指歸程。
子男:古代子爵、男爵,后泛指縣令。
濟陰:古郡名。
公秫:公家的糧食。
毿毿:形容枝條細長下垂的樣子。
板輿:指轎子,這里代指父母。
旨甘:美食,這里指侍奉父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與陳仲容在秘書省有過交往,關系融洽。陳仲容即將赴冤句任職,詩人寫下此詩為其送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陳仲容赴冤句任職。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離別之情,又有對友人品德和為官的勸勉。在文學史上雖沒有特別重大的影響,但體現了宋代送別詩注重情感表達和勸誡的特點。
青云路不通,歸計奈長蒙。
老恐醫方誤,窮憂酒醆空。
何堪罹亂后,更入是非中。
長短遭譏笑,回頭避釣翁。
人人盡道事空王,
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馬當山上客,
死門生路兩相忘。
十五年前即別君,別時天下未紛紜。
亂罹且喜身俱在,殷勤為謝逃名客,想望千秋嶺上云。
潏潏寒光濺路塵,
相傳妖物此潛身。
又應改換皮毛后,
何處人間作好人。
危梁枕路岐,駐馬問前時。
價自友朋得,名因婦女知。
直須論運命,不得逞文詞。
執戟君鄉里,榮華竟若為。
絕境非身事,流年但物華。
水梳苔發直,風引蕙心斜。
凡客從題鳳,膚音未勝蛙。
小船兼有槳,始與問漁家。
宰邑慚良術,為文愧壯圖。
縱饒長委命,爭奈漸非夫。
杯酒有時有,亂罹無處無。
金庭在何域,回首一踟躕。
新恩別啟館娃宮,還拜吳王向此中。
九牧土田周制在,
更有寵光人未見,問安調膳盡三公。
乘鳳仙人降此時,玉篇才罷到文詞。
兩輪水硙光明照,壇場客散香街暝,惆悵齊竽取次吹。
故人刀筆事軍書,南轉黔江半月余。
別后鄉關情幾許,今日舉觴君莫問,生涯牢落鬢蕭疏。
災變儒生不合聞,
謾將刀筆指乾坤。
偶然留得陰陽術,
閉卻南門又北門。
南經湘浦北揚州,
別后風帆幾度游。
春酒誰家禁爛漫,
長短此行須入手,
更饒君占一年秋。
當年憶見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左省望高推健筆,
猶把隨和向泥滓,應憐疏散任天真。
蒲梢獵獵燕差差,數里溪光日落時。
芳樹文君機上錦,若使浮名拘絆得,世間何處有男兒。
蓮塘館東初日明,蓮塘館西行人行。
隔林啼鳥似相應,
莫言來去只如此,君看鬢邊霜幾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