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詞 其一
大歷開真主,群雄控六飛。
山河千載業,天地一戎衣。
復古邊疆定,銷兵圣母歸。
依然興禮樂,文武徧郊畿。
大歷開真主,群雄控六飛。
山河千載業,天地一戎衣。
復古邊疆定,銷兵圣母歸。
依然興禮樂,文武徧郊畿。
唐代宗開創了圣明君主的時代,群雄追隨皇帝。國家的山河基業傳承千載,皇帝身著戎裝平定天下。恢復古制讓邊疆安定,停止戰爭圣母回歸。依舊振興禮樂,文治武功遍布京城周邊。
大歷:唐代宗李豫年號,這里借指開創圣明之世。
真主:指賢明的君主。
六飛:古代皇帝的車駕用六匹馬,馬奔跑時如飛,所以稱六飛,代指皇帝車駕,這里指皇帝。
一戎衣:出自《尚書》,指一著戎衣而天下定,即平定天下。
圣母:一般指皇后等女性尊長,這里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郊畿:京城郊外。
由于不清楚具體所指的“高宗皇帝”是誰,一般來說挽詞是在皇帝去世后所作。創作時可能處于國家經歷了皇帝統治下的一段時期,作者回顧皇帝的功績,在其去世時表達追思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高宗皇帝的功績,突出其開創基業、穩定邊疆、興禮樂等方面。在文學上以莊重的語言展現了皇帝的文治武功,具有一定的頌圣意義,反映了當時對皇帝的尊崇。
彩障成云母,丹墀隔上公。
才彰二紀盛,榮播一朝同。
近玉初齊白,臨花乍散紅。
凝姿分縹緲,轉佩辨玲瓏。
意愜恩偏厚,名新寵更崇。
誰知歷千古,猶自仰清風。
曉野方閑眺,橫溪賞亂流。
寒文趨浦急,圓折逐煙浮。
不謂飄疏雨,非關浴遠鷗。
觀魚鱗共細,間石影疑稠。
獵獵風泠夕,潺潺瀨響秋。
仙槎如共泛,天漢適淹留。
權衡諒匪易,愚智信難移。
九德皆殊進,三端豈易施。
同稱昆岫寶,共握桂林枝。
鄭鼠今奚別,齊竽或濫吹。
瑤臺有光鑒,屢照不應疲。
片善當無掩,先鳴貴在斯。
龍門峻且極,驥足庶來馳。
太息李元禮,期君幸一知。
圣主祠名岳,高風發慶云。
金柯初繚繞,玉葉漸氛氳。
氣色含珠日,光明吐翠雰。
依稀來鶴態,仿佛列仙群。
萬樹流光影,千潭寫錦文。
蒼生忻有望,祥瑞在吾君。
早朝開紫殿,佳氣逐清晨。
北闕華旌在,東方曙景新。
影連香霧合,光媚慶云頻。
鳥羽飄初定,龍文照轉真。
直疑冠佩入,長愛冕旒親。
搖動祥云里,朝朝映侍臣。
寥廓涼天靜,晶明白日秋。
圓光含萬象,碎影入閑流。
迥與青冥合,遙同江甸浮。
晝陰殊眾木,斜影下危樓。
宋玉登高怨,張衡望遠愁。
余輝如可托,云路豈悠悠。
傳警千門寂,南效彩仗回。
但驚龍再見,誰識日雙開。
德澤施云雨,恩光變燼灰。
閱兵貔武振,聽樂鳳凰來。
候刻移宸輦,尊時集觀臺。
多慚遠臣賤,不得禮容陪。
玄象今何應,時和政亦平。
祥為一人壽,色映九霄明。
皎潔垂銀漢,光芒近斗城。
合規同月滿,表瑞得天清。
甘露盈條降,祥煙向日生。
無如此嘉祉,率土荷秋成。
戎王歸漢命,魏絳諭皇恩。
旌旆辭雙闕,風沙上五原。
往途遵塞道,出祖耀都門。
策令天文盛,宣威使者尊。
澄波看四海,入貢佇諸蕃。
秋杪迎回騎,無勞枉夢魂。
舊是秦時鏡,今來古匣中。
龍盤初掛月,鳳舞欲生風。
石黛曾留殿,朱光適在宮。
應祥知道泰,監物覺神通。
肝膽誠難隱,妍媸信易窮。
幸居君子室,長愿免塵蒙。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
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遞散空。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宸翰符玄造,榮題國子門。
筆鋒回日月,字勢動乾坤。
簷下云光繞,梁間鵲影翻。
張英圣莫擬,索靖妙難言。
為著盤龍跡,能彰舞鳳蹲。
更隨垂露像,常以沐皇恩。
泰壇恭祀事,彩仗下寒坰。
展禮陳嘉樂,齋心動眾靈。
韻長飄更遠,曲度靜宜聽。
泛響何清越,隨風散杳冥。
徹懸和氣聚,旋退曉山青。
本自鈞天降,還疑列洞庭。
悠然四望通,渺渺水無窮。
海鶴飛天際,煙林出鏡中。
云消澄遍碧,霞起澹微紅。
落日浮光滿,遙山翠色同。
樵聲喧竹嶼,棹唱入蓮叢。
遠客舟中興,煩襟暫一空。
佳氣生天苑,蔥蘢幾效祥。
樹遙三殿際,日映九城傍。
山霧寧同色,卿云未可彰。
眺汾疑鼎氣,臨渭想榮光。
當并舂陵發,應開圣歷長。
微臣時一望,短羽欲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