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注釋: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同義詞:邯鄲學步 、畫虎類犬 、里丑捧心
反義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 、擇善而從
例句:["1. 每個人自有特質,何必如東施效顰般胡亂模仿?","2. 請別再東施效顰,亂唱一氣,我的耳朵快受不了了。","3. 一個人如果不考慮自己的條件而東施效顰,只會弄巧成拙。","更多句子 ++"]
印證:["1.清.洪楝園〈后南柯傳奇序〉:「或問於余曰:『昔時湯臨川先生,有《南柯記》之編,而子是作,又名《后南柯》,亦借蟻為喻,意者以湯意未盡,而為東施效顰乎?」","2.《紅樓夢》第三○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3.《通俗編.婦女》:「此寓言,其丑人未嘗著誰某也。《太平寰宇記》載諸暨縣有西施家、東施家。黃庭堅等始鑿言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