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古代屬鈞州﹐故名。北宋﹑金﹑元都燒造。鈞窯利用氧化銅﹑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帶紫的色釉§﹑紫的色澤如玫瑰﹑海棠﹐非常艷麗。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品﹐底部刻有數目字﹐均出自禹州市鈞臺窯址﹐是北宋末為宮廷燒造的。除禹州市外﹐鄰近的臨汝﹑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鶴壁以及河北省磁縣等瓷窯﹐都仿燒鈞窯瓷器。
1.嗟嘆悲泣。
1.感嘆譏誚。
1.感嘆委屈。
1.嘆息傷感。
1.猶贊賞;嘆賞。
1.贊嘆嘉尚。
1.見"嗟來之食"。
1.嘆賞吟誦。
〈書〉嘆息~不已。
1.嗟吁痛惜。
1.慨嘆惋惜。
1.猶嘆賞。
1.嘆息。
1.嗟嘆惋惜。
1.欷噓悲嘆。
1.嗟嘆;唏噓。
1.感嘆羨慕。
1.悲傷感嘆。借指憂懷愁緒。
1.驚嘆;嘆息。
1.猶嗟呀。
1.贊嘆景仰。
1.贊嘆稱異。
1.嘆惜哀痛。
1.猶贊誦。
2.贊嘆吟誦。
1.嗟嘆憂慮。
1.相傳為虞姬墓,在今安徽省定遠縣。項羽軍敗,悲歌慷慨,有"虞兮虞兮奈若何"之句,故名。參閱《嘉慶一統志.鳳陽府.陵墓》。
1.傷感長嘆。
1.嗟嘆怨恨。
1.嘆詞。
1.贊嘆。
1.悲嘆。
2.贊嘆。
1.贊嘆器重。
1.見"嗟嗞乎"。
1.慨嘆。
1.亦作"嗟茲乎"。
2.嘆息聲。
1.掀去覆蓋在死者面部的白巾,為之畫像。
2.明白宣示。
1.喻揭示結局。寶,一種賭具。
指斷炊。
1.彈劾。
1.香草名。
(~兒)揭露底細他很怕人家揭他的底。
1.猶言翻天覆地。
1.亦作"揭諦"。
2.佛教語。護法神之一。
1.見"揭帝"。
揭露(壞人壞事)~罪行 ㄧ檢舉 ~。
1.舉竿;持竿。
2.特指武裝暴動。
3.豎立旗竿。
漢代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后用‘揭竿而起 ’指人民起義。
1.即金絡頭。
2.借指良馬。
3.借指騎馬的人。
1.見"金落索"。
1.金飾的馬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