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饑餓困病。饑,通"饑"。
1.猶四通八達。
1.即六呂。陰律六﹐以銅為管﹐故名。
1.指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2.指周之文王﹑武王﹑成王﹑厲王﹑宣王﹑幽王。
3.指戰國齊﹑楚﹑燕﹑韓﹑魏﹑趙六國之王。
1.六種緯書。即《易緯》﹑《尚書緯》﹑《詩緯》﹑《禮緯》﹑《春秋緯》﹑《樂緯》。
2.指五臟(心肝肺腎脾)及膽。
1.即《易》卦之六爻。
2.謂君﹑臣﹑父﹑子﹑夫﹑婦。
1.苦﹑酸﹑甘﹑辛﹑咸﹑淡。
1.指六書。
2.六種文字﹐即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鳥書。
1.謂反復審訊。
1.《易》卦爻位名。六﹐謂陰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為陰爻。
2.謂六王(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和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1.六種樂舞。謂黃帝之《云門》﹑堯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湯之《大瀋》﹑武王之《大武》。
2.六種樂舞。謂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1.謂國君所必須勉力從事的六事。
2.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漢陽軍﹑無為軍﹑蘄州之蘄口所設之六處官方茶葉貿易機構。也稱六榷務。
1.謂歲﹑時﹑日﹑月﹑星﹑辰。
2.六幣。
3.釀酒所需之六物。《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糵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孔穎達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曲糵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高誘注"六物,秫﹑稻﹑曲﹑糵﹑水﹑火也。"后亦以指酒。
4.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舉之。
1.見"六飛"。
1.秦漢皇帝除傳國璽之外﹐尚有六璽﹐皆白玉制﹐螭虎紐﹐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璽﹐用于封國;二﹐皇帝之璽﹐用于賜諸王侯;三﹐皇帝信璽﹐用于發兵;四﹐天子行璽﹐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璽﹐用于策封外國君主;六﹐天子信璽﹐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晉至隋﹐用制屢變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璽﹑受命璽﹐為八璽;武則天時改諸璽曰寶。參閱《后漢書.武帝紀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縛奉高皇帝璽綬"李賢注引漢蔡邕《獨斷》﹑《宋書.禮志五》。
1.一種較八仙桌小﹑較四仙桌大的方桌。
1.指宋代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也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張栻﹑朱熹等六人。
1.謂六呂。古樂聲調的名稱。
1.見"六弦琴"。
1.周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內﹐分為六鄉﹐每鄉設鄉大夫管理政務。
2.王莽時仿周制﹐于長安西都置六鄉。
1.傳說輔佐黃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龍﹑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語。指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1.周宗廟的六種祭祀。
1.亦作"六象"。
2.指鳳的形象。
1.六個行列。
2.指唐代尚書省下屬的吏﹑禮﹑戶﹑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1.指戰國時韓﹑趙﹑魏﹑燕﹑齊﹑楚六國。
2.唐代以鄭﹑陜﹑汴﹑絳﹑懷﹑魏六州﹐為形勢重要之地﹐稱為"六雄"。唐開元中﹐將境內自京都及都督都護府以外﹐以近畿為四輔﹐其余州縣依其地理條件﹑戶口多寡﹐分為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各種等級。
1.《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陰陽﹐每卦之爻變動無定﹐故爻位稱虛。
2.上下四方。
指豬、牛、羊、馬、雞、狗,也泛指各種家畜、家禽五谷豐登,~興旺。
1.指佛教所稱六道中的畜生道。
1.指六藝或六經。
2.謂周代的小學﹑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見《大戴禮記.保傅》。
3.唐國子監設六館﹐亦稱"六學"。
1.唐制﹐中書省舍人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見《新唐書.百官志二》◇因以"六押"為中書舍人之別稱。
1.謂六牙白象。佛教謂象柔順而有力。"六牙"表示六種神通。菩薩自兜率天降生,即化乘六牙白象入胎。見《瑞應本起經》卷上。亦為普賢菩薩的坐騎。見《法華經·普賢勸發品》。
1.六種美德仁﹑知﹑信﹑直﹑勇﹑剛。
2.謂六言詩。每句均為六字的詩。
1.中醫十二經脈中﹐有手三陽﹑足三陽(陽明﹑太陽﹑少陽)六經脈﹐謂之六陽。見《靈樞經·經脈》。六陽經脈皆聚于頭部﹐故亦稱頭為六陽或六陽會首、六陽魁首。
2.古以天氣為陽﹐地氣為陰﹐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為陽氣上升之時﹐合稱六陽。
1.指人頭。常見于古典戲曲﹑小說。
1.見"六陽會首"。
1.見"六幺令"。
1.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六幺》﹑《綠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調羽弦最小﹐節奏繁急﹐故名。其詞為雙調九十四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北曲屬黃鐘宮者﹐字數與詞牌或南曲都不同;屬仙呂宮者﹐字數與詞牌相同﹐句讀略異;都用在套曲中。京劇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無唱詞﹐多用于官員上朝﹑回府時。
1.《易》卦之畫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畫﹐故稱。如﹐干卦之h﹐坤卦之i。爻分陰陽﹐"-"為陽爻﹐稱九;"--"為陰爻﹐稱六。每卦六爻﹐自上而上數陽爻稱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陰爻稱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易·系辭上》"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孔穎達疏"言六爻遞相推動而生變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后因以指占卜。
1.古代畫論所總結的繪畫的六個要領。其說有二(1)五代酒《筆法記》"夫畫有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思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筆。"(2)宋劉道醇《圣朝名畫評》﹕"所謂六要者氣韻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有澤四也﹐去來自然五也﹐師學舍短六也。"其說本南朝齊謝赫畫家六法。參見"六法"。
1.見"六一泥"。
2.宋歐陽修晩年的自號。詳"六一居士"
3.指六一泉。
4.六一國際兒童節的簡稱。詳"六一兒童節"。
全世界兒童的節日。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利,反對帝國主義者對兒童的虐殺和毒害,于1949年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上,決定以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節、兒童節。
1.見"六一兒童節"。
1.對六一居士的尊稱。
1.在杭州市孤山西南麓。宋歐陽修晩號六一居士﹐曾與西湖僧惠勤友善。元佑四年蘇軾再守杭州時﹐二人皆已死﹐忽有清泉出惠勤講堂之后﹐為紀念歐陽修﹐遂命名為六一泉。參閱蘇軾《六一泉銘》。
2.在安徽滁縣西南醉翁亭畔。原名玻璃泉﹐后人因宋歐陽修曾守滁州﹐因取其晩年自號為名。參閱《嘉慶一統志》卷一三○。
北宋歐陽修(號六一居士)撰。一卷。主要評論北宋及唐人的詩作。原題《詩話》,后人改稱《六一詩話》,是最早用詩話”為書名的著作。
1.對六一居士的敬稱。
1.指王后的六種禮服。
1.古指東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各族◇泛指外族。
1.祭祀所用的六種酒器。因刻畫圖飾各異﹐而名目不同。
詩經學名詞。語出《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1.周諸侯所用樂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于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公從之﹐于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預注"六六三十六人。"孔穎達疏"何休說如此﹐服虔以用六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傳·隱公五年》﹑《谷梁傳·隱公五年》皆謂"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說與《左傳》不同◇世遂以為公爵重臣的樂舞格局。
2.夏代天子之樂舞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