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餓文"。
2.人口角延伸到嘴里的皺紋。迷信的人認為有此紋者必餓死。
1.政治安定。
2.點竄改定。
1.調理。
2.安排,調遣。
1.月計∷計一個月的會計文書。
1.治理國家的方略。
1.辦理喪事。
2.準備行裝。
3.制服。
1.猶治理。
1.猶修改。
1.處理政務的干才。
1.處理公事。
1.謂制訂法則并有效實施之政績。
2.泛指治理國家的政績。
1.猶治身。
1.指古代升平社會,古之治世。
1.治理政務之官員。指天子之臣僚。
2.治理百官。
3.盡職。
1.猶治國安邦。
1.治理國家政務。
2.安定﹑太平的國家。
1.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1.謀害。
1.猶政令。
1.亦作"治曶"。
2.治理與忽怠。《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孔傳"言欲以六律和聲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國魏阮籍《樂論》引《書.益稷》作"治曶"。宋葉適《謝除堤舉上清太平宮表》"宓以鑒觀治忽﹐審擇后先﹐大化所覃﹐右文為盛。"一說"忽"讀為"滑"﹐義為"亂"。"治忽"即"治亂"。參閱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在治忽"。
1.見"治忽"。
1.治療護理。
1.謂治理國家﹑教化人民。
1.政績,施政的事跡。
1.為政的成績。
1.持家;管理家事。
1.猶政教。指政事與教化。
1.研究經學。
1.置辦酒食。
1.治國的措施。語本《莊子.天道》"驟而語形名賞罰,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2.備辦酒食;設宴。
3.準備。
1.謂處理繁重難辦的事務。
1.謂國家太平安寧。
1.講習禮儀。
2.司禮。
①控制管理治理國家|治理企業。②整治;整修治理黃河。
1.見"治歷"。
1.用藥物﹑手術等消除疾病。
1.猶政令。
1.醫治耳聾。古代傳說社日飲酒可治耳聾。
1.社日飲的酒。傳說社日飲酒可以治聾,故名。
1.安定與動亂。
2.謂治理混亂的局面,使國家安定﹑太平。
1.施政的方略。
1.為政有成績而獲得的好名聲。
2.謂謀求虛名。
1.指人死前神智清醒時的遺囑。與"亂命"相對◇亦泛指生前遺言。
1.每日計核主管事務的治績。
1.猶統治,治理。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
1.《南齊書.良政傳.傅琰》"琰父子并著奇績,江左鮮有。世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譜"為稱頌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績之典。
1.涵養精氣。
2.修養氣質。
3.謂掌握軍隊士氣。
4.猶嘔氣,生氣。
1.修繕。
1.治國之才。
1.亦作"治強"。
2.安定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