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于滿足某種欲望的樣子。
1.喝酒的伙伴。
1.酒杯。
1.蒙受。
1.《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縣人卜子妻之市,買鱉以歸,過潁水,以為渴也,因縱而飲之,遂亡其鱉。"后以"飲鱉"謂愚昧無知而壞事。
1.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語本《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成玄英疏"諸梁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熏灼。"
1.謂生活清苦,為人清白。語本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1.見"飲冰食蘗"。
1.飲酒博戲。
1.酒宴上的裝飾。
1.在臺上給演員喝水潤嗓。
1.猶飲食,吃喝。
1.下酒的食品。
1.喝;吃喝。
2.特指喝茶。
3.謂饑食渴飲,無他要求。語本《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
1.《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惟與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后遂以"飲醇"指受到寬厚對待而心悅誠服。
1.吃喝。
1.同"嘗膽"。
2.謂刻苦自勵,志圖復興。語本《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
1.謂刻苦自勵。
1.見"飲啖"。
1.猶中彈。
1.蒙受德澤。
1.謂蔑視爵祿名位,風操高潔。語本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1.猶醉倒。隊,通"墜"。
1.亦作"飲飰"。
2.飲酒吃飯;吃喝。
1.見"飲飯"。
1.喝,服用。
1.古禮。祭祀完畢飲食供神的酒肉,以求神賜福。
2.泛指祭畢宴飲。
1.指祭畢宴飲之禮。
1.猶言棲丘飲谷。
1.佛教羅漢名。
1.飲馬于海。謂軍隊進攻達到海邊。
1.謂使人感覺到自在,享受和樂。語本《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郭象注"人各自得﹐斯飲和矣﹐豈待言哉?"
1.謂喝黃河水。
2.《莊子.逍遙游》云堯讓天下于許由,由曰"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成玄英疏"許由,隱者也……隱于箕山,師于嚙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飲。堯知其賢,讓以帝位。許由聞之﹐乃臨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飲河"比喻所需求極有限。
3.比喻隱退,不追求榮利。
1.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極有限的人。語本《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1.飲水嚙草或嚼谷。
1.抱恨含冤。
1.心懷怨恨而死。
1.喝水的虹。古人迷信,以為虹是有生命的怪物。語本《漢書.燕剌王劉旦傳》"是時天雨,虹下屬宮中,飲井水,井水竭。"
1.喝酒的時間。
1.謂徹底改過,重新作人。語本《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曰'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腹穢惡,故生兇子,兒年二十余便欲殺公。'"
1.宴會。
1.謂蒙受恩德。
1.飲酒之禍。
1.侑酒的妓女。
1.中醫指患水飲的病人。
1.以酒餞行。
1.在溪澗中飲水。多指在山谷中生活。
1.向江中喝水。
2.猶飲河。比喻不慕榮利,隱退自樂。
1.水漿。
1.喝盡杯中酒。
1.古代隨嫁的臣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