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東漢鄭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隱居不仕。聚徒講學,潛心著述,注釋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1.亦作"雞竿"。
2.一端附有金雞的長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樹立?!缎绿茣俟僦救珐s"赦日﹐樹金雞于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彩盤﹐維以絳繩﹐將作監供焉。"唐許渾《正元》詩﹕"高揭雞竿辟帝閽﹐祥風微曖瑞云屯。"后用為赦罪之典。
1.成窯酒杯中的一種精品。
1.亦作"雞公"。
2.方言。雄雞。
〈方〉獨輪手推車。
1.草名。
1.雞的骨頭。古時或用以占卜。
2.比喻嶙峋瘦骨﹔瘦弱的身體。
1.謂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1.雞和天鵝。語本《莊子.庚桑楚》﹕"越雞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雞之與雞﹐其德非不同也。有能有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宋蘇軾《留別蹇道士拱辰》詩﹕"庚桑托雞鵠﹐未肯化南榮。"因以喻才能大小不同的人。
1.雞的腱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長圓如瓜形﹐故稱。一說即雞丁。
1.犀角名。
1.指雌雞變化為雄雞。舊時認為是災難之兆。
〈方〉孵出不久的小雞,身上有淡黃色的勖。
1.亦作"雞禍"。
2.雞的災殃。古代迷信。謂逢水之年﹐雞多疫癥。
1.見"雞禍"。
1.雞和酒。
2.指簡單的酒菜。
1.指斗雞和蹴球。
1.雄雞的后爪。借指短鋒的毛筆。
2.為毛筆名。
1.即雞?。
1.雞喙。
2.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戰國策 ·韓策》‘寧為雞口,無為朋?!扔鲗幵冈诰置嫘〉牡胤疆敿易髦鳎辉冈诰置娲蟮牡胤饺稳酥?。也說雞尸牛從(尸主)。
1.亦作"雞栗"。
2.雞皮疙瘩。
1.比喻小處廉潔。
1.亦作"雞林"。
2.指佛寺。
3.古國名。即新羅。東漢永平八年(公元65年)﹐新羅王夜聞金城西始林間有雞聲﹐遂更名雞林。
4.指新羅附近的國家和地區。
5.指雞林賈。
1.古代對新羅商人的稱呼。語本《新唐書.白居易傳》﹕"居易于文章精切……雞林行賈售其國相﹐率篇易一金。"后亦用為文章精美﹑為人購求之典。
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 。
1.見"雞鹿塞"。
1.謂相互親近,友好交往。
2.親戚朋友。
1.迭相侵犯。
1.相互滲透。
1.唐韓愈《送窮文》中五窮鬼(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之一。言以忠直交友反被視為冤仇,故稱"交窮"。
1.周代鑄造的一種盛水用的青銅器。
1.指道路交錯要沖之處。
1.謂交配。
1.古冠名。
1.楠木。
1.交兵;格斗。
融合在一起水乳~。
1.交接貌。
1.一齊揮灑。
1.《莊子.繕性》"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后因以"交喪"喻衰亂。
1.猶交熾。
2.結交奉承。
1.不停地打扇。
1.結交。
1.猶交變。
1.相互敬酒。
2.古水名。
1.賒欠。
2.紛亂無際。
3.遠近。參見"交"。
1.謂與神祇相接。
1.廣為施舍。
2.兼施;互用。
1.結識。
1.日月虧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