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招致接納。
一般指初中到高中低年級女生穿著的服裝。包括上學裝、家常衣、外出衣和內衣四類。款式隨意、大方、純潔、適體而富有個性。色彩一般選用穩定色調。采用套裝形式。一般選用中檔面料。
1.謂寡合。
1.客套語。對人表示因事不能相陪。
1.秘書少監的別稱。
1.形容傷處很多。
1.妾。
2.年輕的妻子。
1.氣不足。
1.氣不壯﹐沒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1.稍稍休息。
1.猶小罪。
1.稍微欠缺。
2.虧欠。
1.睡眠時間短。
1.官名。大卿的副職。
2.官名。北魏太和時所設官名﹐北齊時為正卿的副職﹑隋唐至清亦沿置。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九﹑十。
3.鳧的別名。見《嫏嬛記》卷上引宋無名氏《采蘭雜志》。
1.輕視人。
2.少數人。
1.不多日;數日。
1.不容情。
1.稍稍不足。
2.猶衰微。
1.少年的氣色。喻生氣或豪情。
1.稍衰;稍差。
1.七弦古琴的第七弦。
2.經穴名。屬手太陰肺經。位于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主治昏迷﹑休克等病。
1.不久。
2.很少。
3.稍微。
1.不媳。
2.亦作"少是末"。盡多著。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為君國輔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師。北周以后歷代多沿置﹐與少傅﹑少畢稱"三少"。一般為大官加銜﹐以示恩寵而無實職。參見"少保"。
2.古代官名。樂官。
3.古稱士之致仕者。
1.不久;一會兒。
1.見"少甚"。
1.戰國時稱年輕的家臣。
指多民族國家內人口居于少數的民族,也有指外來移民的。在中國,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畬、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等55個少數民族,人口約9132萬(1990年),占全國總人口8%。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格局。多有本民族語言文字,部分通用漢語文。宗教和自然崇拜有廣泛深刻的影響。社會發展較漢族緩慢,經濟比較落后,且發展不平衡。多從事農牧、漁獵生產。解放后,通過民主改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平等。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一起走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1.年輕的統帥。特指張學良﹐因其父張作霖人稱大帥。
1.說少一點。
《楚辭·九歌》篇名。少司命是楚俗中主司人間后代延續的神。此篇為少司命的祭歌。
1.減少思慮;少想。
2.考慮不周。
1.小便。
1.謂沒規矩﹐無教養。
1.路寢前的廳堂。
1.過一會兒。
1.男少年。
1.夭亡。
1.微賤。
2.稍稍。
1.軍銜。尉官的一級﹐低于中尉。
1.缺少文才。
1.漢武帝時齊方士名。曾以方術致已卒王夫人之魂魄于武帝前﹐被拜為文武將軍。
1.稍事休息;稍稍休息。
2.暫停;稍稍平息。
1.少年時所學習的。
1.見"少年先鋒隊"。
1.見"少間"。
1.相貌顯得年輕。
1.年幼;年幼者。
2.指兒科。
1.軍銜。校官的一級﹐低于中校。
1.與同齡人相比﹐顯得年輕。
1.稍等。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