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貫通綜合。
1.寺廟。
2.指清凈地居住。
3.寺名。在河南省光山縣西南凈居山上。佛教天臺宗鼻祖慧思和智顗曾結庵于此。唐神龍年間,道岸禪師始建此寺。北宋干興年間改名梵天寺。參閱宋蘇軾《游凈居寺》詩序。
1.隱指掃帚。
1.佛教的教義。
1.純利。
1.清靜。
1.僧侶。
1.佛門清凈的戒律。
1.亦作"凈面"。
2.洗臉。
1.毘摩羅詰(vimalakīrti)佛的別稱。亦指毗摩羅詰佛像。
2.佛經名。《維摩詰經》的異稱。
1.亦作"浄缾"。即浄水瓶。
2.指花瓶。
1.見"浄瓶"。
1.干凈的容器。
2.供佛的法器。
1.指在寺院擔負勤雜勞務的非出家人員。
1.指明凈的月色。
2.傳統戲劇腳色名稱,俗稱花臉。一般扮演性格剛烈或粗魯﹑奸險的人物。包括正凈﹑副凈﹑貼凈﹑外凈等類。
1.凈土。
1.指男子被閹割。
1.靜神,使心神安靜。
1.亦作"凈室"。
2.清靜干凈的房間。多指寺廟中供歇息的房間。
1.洗手。
2.大小便的委婉說法。
1.道教和佛教貯清水洗手或作法用的瓶。
1.佛教經典中稱能使濁水澄清的寶珠。也稱"浄摩尼珠"。經中常用以比喻慈心和信心。
1.潔白。
1.佛教語。佛所居住的無塵世污染的清凈世界。一名佛土。多指西方阿彌陀佛凈土。
1.見"凈襪"。
1.凈室。
1.洗凈。
1.佛教語。謂清凈無垢之心。
1.佛教信徒。
1.佛教語。謂修行。亦指清凈的戒行。
1.素席。
1.佛教語。即法眼。
1.潔浄的衣服。
1.指德性純一。
1.佛緣。
2.寺名。在江蘇省丹徒縣五州山。晉永熙中建。又名因勝寺,宋代改稱顯慈寺。寺中有觀石﹑臥云二亭。
1.佛寺。
1.佛教語。原指彌陀所居之凈土,后為寺院的別稱。
1.寺院。
1.指僧人。
1.潔凈地直立著。
1.佛寺。
1.亦作"凈罪"。
2.洗除罪惡。
1.猶言本小末大。舊時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小腿內側的長骨,上端和下端膨大,中部的橫斷面為三角形。(圖見〖骨骼〗)
1.硁硁。固執貌。
1.謂物之細微者。猶言一絲一毫﹐多指個人得失。
1.猶脛如。
1.強直貌。
1.指腿。
1.形容奔走辛勞之甚。
1.套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