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播揚名聲。
1.鳥名。也稱了哥﹑吉了。因產于秦中﹐故名。
1.指秦朝。
1.指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蕭史時所作鳳樓。也稱秦樓。
1.東漢詩人。《玉臺新詠》有嘉《贈婦詩》三首﹐嘉妻徐淑答詩一首﹐敘夫婦惜別互矢忠誠之情﹐為歷代所傳誦。
1.見"秦鏡"。
又稱大葉龍膽”。龍膽科。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圓錐形。葉對生,披針形。夏季開藍紫色花。蒴果長橢圓形。分布于中國華北、東北等地。根可入藥,能祛風除濕,有消炎作用。
1.即花椒。以產于秦地﹐故名。
1.指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
2.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以指兩姓聯姻。
1.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1.見"秦晉之好"。
1.指秦國首都咸陽。
1.亦作"秦鑒"。
2.傳說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的善惡。《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唐司空曙《故郭婉儀挽歌》"一日辭秦鏡,千秋別漢宮。"宋周邦彥《風流子.大石》詞"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后亦用以稱頌官吏清明,善于斷獄。
1.比喻官吏斷案公正嚴明。
1.猶秦火。
1.指從秦地來的人。
2.指秦時避亂移居桃源洞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3.指秦弄玉之夫蕭史。
1.指秦始皇坑儒事。
1.謂韓非陷秦國獄中事。比喻自己所陷之冤獄。
1.亦稱"秦長壘"。
2.即秦壁。
1.秦代隸書。又稱佐書。秦始皇時下杜人程邈作。對今隸而言﹐故又稱古隸。
1.地名。一說秦始皇東巡涉水時從官提石所填的石橋。
中國東西向重要山脈,南北地理分界線♂貫陜西省中部,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高達3767米。北坡陡,為斷崖;南坡緩。長江水系漢江和黃河水系渭河的分水嶺。為亞熱帶濕潤區和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分界。廣義的秦嶺指西起甘肅,青海邊境,東到河南省中部一系列山脈的總稱。
1.秦嶺和隴山的并稱。
2.指今陜西﹑甘肅之地。
1.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后乘鳳﹐飛升而去。事見漢劉向《列仙傳》。
2.指妓院。
1.指妓院。
1.見"秦樓楚館"。
1.詞牌名。此詞仿自李白。因詞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秦樓月》﹐又名《憶秦娥》。雙調﹐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韻﹐一疊句﹐二十一字◇段五句﹐三仄韻﹐一疊句﹐二十五字。
1.指秦國的帝位。鹿﹐喻帝位。
全稱《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云夢縣城關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內容主要有語書、編年紀、為吏之道、秦律。
1.指歌女。
1.秦穆公女兒﹐字弄玉﹐善吹簫。
1.指秦穆公女弄玉。
1.比喻次要的東西勝過主要的東西。
1.北宋詞家秦觀輩行第七﹐故稱。
1.藥草名。
1.相傳秦始皇東游時所造的石橋。
1.猶蓁蓁。積聚的樣子。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據《列子·湯問》記載,秦青曾收薛譚為徒。薛譚未盡得其藝,欲辭歸。秦青送行至郊外,別時引吭高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薛譚聞之大驚,乃放棄回歸之念。
唐初大將。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從張須陀鎮壓農民起義軍◇歸附李密,任帳內驃騎。李密敗后屬王世充。不久投唐,任馬軍總管,跟隨李世民屢立戰功。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民間將他和尉遲恭像畫作兩門神,以驅兇辟邪,保佑平安。
1.指破舊的皮衣。
1.古時善走者。
1.秦代統一全國﹐開展對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往往稱中國人為"秦人"。直至漢晉﹐仍沿用此稱。
1.《左傳.文公十三年》﹕"﹝秦伯﹞使士會。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杜預注﹕"策﹐馬檛。臨別授之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馬鞭。
1.見"秦洞"。
1.秦代所建的要塞。
1.古樂器的一種。
中國大陸最早興建的核電站。在浙江海鹽縣。一期工程裝機容量30萬千瓦,年發電量15億千瓦小時,1991年底并網發電。二期工程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在建中。
1.秦地的音樂。
1.對秦始皇的尊稱。
1.謂秦代刻石。
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歲繼承王位,由相國呂不韋和太后寵信的宦官姜b146Wㄈā6十二歲時開始親政,鎮壓姜b146E新遙又免呂不韋相職。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將進行統一戰爭。滅六國后,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自稱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筑長城,修馳道,同時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但由于嚴刑酷法,賦役沉重,廣大人民痛苦不堪,他病死不久,即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